處暑在每年公曆8月23日前後,處暑節氣的含義是氣溫逐漸下降,全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秋天。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将過去,暑氣将于這一天結束。全國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古代将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暑”在古漢語裡就是熱的意思,二十四節氣中根據一年中氣溫的不同,“暑”也分為三個級别,分别是:小暑、大暑、處暑。其中小暑是立夏過後,氣溫稍高有暑意但也不是很熱是為小暑。大暑比之小暑熱力要更甚,剛好處在中伏前後,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俗語說,小暑不算暑,大暑正伏天,就是這個意思。同時,大暑這一時期,也正是降雨旺盛時期。蒸發量大,空氣濕度大,就形成了即熱有悶的特點,也是人們最難受的“桑拿天”。最後的處暑,已經是立秋過後的節氣,雖有“暑”但處暑表示的是暑熱停止的意思。從處暑過後,暑熱結束,天氣轉涼就進入秋天了。
降溫幅度大:植物開始有露水進入白露節氣後,夏季風逐步被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轉守為攻,暖空氣逐漸退避三舍。冷空氣分批南下,往往帶來一定範圍的降溫幅度。人們愛用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的諺語來形容氣溫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冷暖空氣勢均力敵:此時,中國北方地區降水明顯減少,秋高氣爽,比較幹燥。長江中下遊地區在此時期,第一場秋雨往往可以緩解前期的缺水情況,但是如果冷空氣與台風相會,或冷暖空氣勢均力敵,雙方較量進退維艱時,形成的暴雨或低溫連陰雨對秋季作物生長不利。
在我國南方多地,在處暑之後還會有“秋老虎”,天氣炎熱而幹燥,隻是早晚稍微降溫,這種天氣會持續十來天,通常在白露時節才算是真正進入秋季了,天氣才會真正涼快起來。
在處暑之後,北方地區基本上除了正午太陽會強烈一些,其他時候并不會太熱。處暑過後北方天氣會逐漸轉涼,南方卻容易受秋老虎影響,持續高溫。
在南方許多地區,還是會受到東南季風的影響,天氣依然炎熱,但是早上和晚上的溫度又會較夏季降低,而且此時天氣還會逐漸變得幹燥,我們稱之為“秋老虎”。
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暑氣逐漸散去,早晚溫差變大,總的趨勢是天氣越來越涼爽,但晴天下午的炎熱不亞于暑夏之季,距離進入真正涼爽的秋天還有待時日。
處暑後,由于蒸發量大,空氣濕度大,就形成了即熱有悶的特點,也是人們最難受的“桑拿天”。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時間有長有短,半個月至一個月不等。
有時秋老虎來了去,去了又回頭。“秋老虎”天氣,雖然氣溫較高,但總的來說空氣幹燥,陽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熱,不至于熱得喘不過氣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