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遼甯虎山,跨越10個省156個縣,全長8851.8千米。現在我們所說的長城,大多指的是明長城,它是我國現存最完成的長城,長城的修築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到秦始皇是才有了萬裡長城的說法,此後在漢、隋和明三個朝代,都有大修。
長城東起哪裡西至哪裡
長城又被稱為萬裡長城,是我國古代重要的軍事防禦工程,它西起嘉峪關,東至遼甯虎山,跨越是10個省156個縣,長度為8851.8千米。修建長城的曆史較為久遠,大多殘缺不全,現在保存最完整的長城是明長城,也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長城。
長城的修築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而當時最著名的一則典故就是“烽火戲諸侯”,到春秋時期,諸侯争霸,修築長城就進入了第一個高潮期,不過當時的長城都比較短。
到秦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開始修築長城,将北方六國修剪的長城連成一體,這個時候才有了萬裡長城的說法,在秦之後修長城的還有漢、隋、明三個朝代,都說明了長城在曆史上的重要性。
長城的象征意義
長城是中華民族大一統的象征,它對于每個中國人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是勇氣、力量和智慧的标志。将長城開發成旅遊資源,也是要讓人民以及世界看到,中華民族的曆史文化生生不息、延綿不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