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問題擺在你面前,需要你給出答案:
“你會跟那個和你從小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結婚嗎?”
知乎上有個類似的問題,在參與回答的上千個人中,有超過半數都表示:無法接受,不可能的。
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彼此的關系實在是太熟了,在一起感覺别扭。
友誼和青梅竹馬之間的默契,并不代表愛情;也許兩個人默契十足,互相十分了解,但這樣的感情根本算不上愛情。
正因為太熟悉了,所以才知道對方身上的缺點。
關于異性之間的“純友誼”,總是有兩種比較極端的方向。
一些人認為:
異性之間不可能有純友誼,關系太近,無非是暧昧罷了。
也有一些人認為:
異性之間可以有純友誼的,兩個人互相讨厭,但卻能聊得來。
其實啊,異性之間想要保持“純友誼”也并非不可能,但一定要具備某些條件。
-01保持足夠的“界限感”什麼是界限感?界限感也可以理解為“分寸感”,“距離感”。
就好比你在家着急工作,做家務,實在是沒時間招待客人;可是,客人來到你家後,卻賴着不走。
你既不能趕走對方,但又無法招待對方留在家裡吃飯;可是,他卻坐在你家絲毫沒有要離開的意思。
對于他來說,就是缺乏邊界感。
任何關系的相處,缺少邊界感,界限感,都容易給人造成壓力。
在愛情中:
如果你抓得太緊,愛人會有種“被束縛,被監視”的感覺。
他想出去打球,你不允許;他想打遊戲,你把他的遊戲卸載了;他跟朋友聊天,你要奪過來手機翻看聊天記錄。
類似的行為,就是缺少界限感。
你抓太緊,不給對方自由和空間,久而久之他就會對你這種“過度的愛”産生疲憊和厭倦感。
與人相處時:
缺少邊界感,隻會因為對方的反感。
比如:
去朋友家裡做客,賴着不走,或者在朋友家裡翻東西,随便進出對方的卧室等行為。
一起吃飯聊天,總是揪着别人的醜事不放,當衆宣揚别人的隐私,這些不僅是缺少分寸感,還表現了一個人的自私與刻薄。
同理,異性相處,想要有純粹的友誼,就必須要把握好邊界感。
舉個例子:
對方正在戀愛或已婚,那麼你就必須跟對方保持足夠的距離,不要私下約會。
關系再好,你也不能給對方的感情指指點點,他想怎麼做是他的事,你隻需要保持沉默。
你可以幫他分析困惑,解答疑惑,兩個人可以互相分享生活。
但是,一定要有限度。
不過分打擾,不随意評判對方的感情,保持精神和肢體上的距離感。
發乎情止乎禮。
想要跟異性成為好友的另一個前提就是:
兩個人都明白,不可能成為情侶關系,更不可能戀愛結婚。
通俗點說就是:
我知道你很渣,你也知道我是一個海王;我們倆都不贊成,不喜歡對方的感情觀。
可是,我們倆卻有很高的默契,有很多共同話題,性格和三觀也比較相似。
這個時候,做不成戀人,怎麼辦?
退而求其次,成為對方的至交好友。
總結來說就是:彼此欣賞,互相嫌棄。
在人際交往中,的确存在這樣的純友誼。
人非聖賢,人畢竟是有七情六欲的。
但是,如果你想跟異性保持朋友的關系,就必須要保持克制,不要逾越你們之間的友誼紅線。
如何才能繼續這段友誼?
那就是:内心坦蕩。
“我把你當朋友,就是把你當朋友,絕無二心。”
而不是“我把你當朋友,你卻想睡我”。
不過分揣摩對方的行為,減少跟對方的肢體接觸。
比如說:
勾肩搭背,走在路上手牽手,絲毫不在意跟對方有肢體上的接觸。
喝水時,不介意給對方用一個杯子;
吃飯時,不介意幫對方夾菜;
一起參加聚會時,跟對方神情暧昧,關系親昵等。
這些小的行為,都應該禁止。
也許你不會多想,但外人眼裡卻不這樣看。
一個内心坦蕩,誠實堅定的人,總是能夠處理好和異性之間的關系。
網上有個段子這麼說:
“越醜的人,越容易跟異性保持純友誼”。
事實上,并非如此。
真正的純友誼,永遠都建立在兩顆坦坦蕩蕩的心之上。
内心坦蕩,保持分寸感,與對方靈魂相交,這就是最好的純友誼了。
即使不見面,通過網絡上的聊天,也能維持這份友誼。
你覺得,異性之間如何保持純友誼?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