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從狹義上來講是膽囊裡的結石,廣義上來講,膽結石又分布在好幾個部位,主要分布在膽囊、肝外膽道,也就是膽總管,還有肝裡面也叫肝内膽管結石,老百姓通常印象膽結石就是膽囊結石。膽囊結石的發病率相當高,在普通人群當中大約有10%左右,也就是十個人當中有一個人有這種病,相當廣泛的病。這個病對老百姓的生活和健康帶來了很大的不便。發作的時候很痛,痛得前仰後突,有的時候膽結石不好好治療,會引起别的病。比如膽結石時間長了會出現膽管結石,出現急性膽管炎誘發胰腺炎,這都是比較嚴重的病,甚至還會出現膽囊癌,不可付出的代價。所以膽結石在生活中,包括醫療中一定要重視,要預防和治療。
膽結石的表現有以下幾種:
1、右上腹或者中上腹不适,隐隐作痛,症狀與胃部不适很難分辨;
2、膽結石急性發作時表現為右上腹痛,并伴有右肩背部放射痛;
3、部分患者合并炎症發生以後,細菌入血,感染加重,表現為畏寒發熱,嚴重時可出現黃疸症狀。建議臨床診斷時不僅要檢查膽囊結石,還要排除膽管結石、膽管炎等情況。
膽結石形成的原因可能包括有以下幾個方面的:
第一,是喜靜少動,有些人運動和體力勞動少可以使膽囊肌的收縮力下降,膽汁排空延遲,容易造成膽汁淤積,為形成膽結石創造了條件。
第二,是體質肥胖,平時愛吃高脂肪、高糖類、高膽固醇的飲食和食品,肥胖是患膽結石的重要基礎。
第三,是不吃早餐,不吃早餐會使膽汁濃度增加,有利于細菌繁殖,容易促進膽結石的形成。
第四,餐後再進食零食,當人體呈一種蜷曲體位使腹腔内壓增加,胃腸道蠕動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膽汁排洩。飯後久坐影響膽汁酸的重吸收,使膽固醇與膽汁酸比例失調,膽固醇沉積下來從而容易形成膽結石。
第五,肝硬化的患者,這與肝硬化病人身體中對雌激素滅活功能降低有關。
第六,遺傳因素,遺傳因子在明确膽結石危險性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膽結石在膽固醇膽石症患者的近親中更容易發生。
膽結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調理呢?
膽結石飲食沒有太特别的禁忌,就是很多都能吃,但是有一條就是說,咱們要控制這種油脂的攝入。像咱們平時吃的火鍋,像含油性大的油炸的食品,還有一些糕點,還有像這些含油性大的幹果,花生,松仁等等。這些都是脂肪含量比較高,它吃進去之後和吃得過多,有可能會誘發這種急性的炎症的發生。比如急性膽囊炎,急性的膽管炎這些都是有可能會誘發的,所以除了這幾點之外,其它的飲食方面。
大家就是以遵循一個健康規律的飲食的習慣就可以了。當然,烹調方式上也要注意,盡管吃的是蔬菜,吃的是這些澱粉,這些能量的物質的話,那如果你是油炸的,或者說是煎的油放的比較多,也有可能會誘發急性炎症的發生。
我是脾胃肝膽科胡立明醫生,目前北京各大醫院已經開通了線上診療,大家有什麼健康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會在休息之餘給大家一一解答,希望大家能多多點贊關注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