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馬尾區之前,我不得不說,馬尾是福州市最沒有存在感的一個區。不用說福州的本地人,就連我這個第一次來福州的人,都覺得馬尾區所處的位置相當尴尬。
馬尾市區
本文視頻版:劉峻言航拍記錄中國之馬尾區篇
那導緻馬尾區沒有存在感的原因是什麼呢?我覺得是馬尾區的以下幾個特征在作祟:
在福州人的心裡面,市區的中心永遠都是閩江北部的那片河口盆地
福州市區
在福州市通了地鐵一、二号線之後,閩江中部的南台島及更南邊的福州高新區的距離才得以拉近,納入了福州的都市圈。
福州地鐵圖
有一兩條江相隔暫且可以接受,而位于市區東邊不遠的馬尾區,偏偏就被石鼓山硬生生地給截斷了,留下了江邊狹小的道路還有旁邊黑漆漆的隧道。
等穿過了石鼓山之後,人的潛意識就會在腦海中回想:我好像已經離開福州市區了
石鼓山
本文視頻版:劉峻言航拍記錄中國之馬尾區篇
馬尾區還有另外一個特點非常明顯,那就是這裡的過境道路非常多。
馬尾,作為福州市區通往海峽西岸沿海大通道的一個關鍵節點,是福州重要的交通樞紐。然而,由于城區被昆倫山(非昆侖山脈)向南擠壓的原因。可利用的土地非常的細小,緻使馬尾唯一的這一條主幹線“福馬路”經常堵車。
狹窄的馬尾
很多過境馬尾的人都會選擇從高架橋上驅車穿行。若是目的地不是馬尾,很少有人會專程繞到市區裡去拜訪這個陌生的鄰居。
馬尾的高架橋與倉儲
更加要命的是,馬尾區是一個以碼頭和倉儲為主的城市。市區内的建築平平無奇,鮮有能夠聚攏人氣的商業中心。說得更加明顯一些,就是到處都充滿了與商賈文娛相抵觸的工業氣息。
具有工業風的建築
總結了這麼多令馬尾沒有存在感的原因,主要影響因素還是在于它的地理位置。然而,萬事都沒有絕對的好,更沒有絕對的壞。
馬尾區的這個特殊地理位置,給了這座城市更加光輝和艱巨的曆史使命。相比于陸路交通運輸,水路運輸的特點就是承載能力強且運費還便宜。
停靠在港口的船
在海洋文明統轄世界的那個年代,更是很多沿海城市求之不得的資源。位處于烏龍江、白龍江與琴江三江交彙之處的馬尾,有着“百年船政、千年古港”之稱。這就說明了馬尾所處的位置,非常符合港口選址的條件。
馬尾三江口
1886年,一心想要靠自造戰艦來加強海防的閩浙總督左宗棠,在一次勘察選址時相中了這個地方。他說:“這裡水質清澈,土壤堅實,水的深度可達12丈,如果漲潮的話深度還可加倍而且距離閩浙總督府僅有20公裡,往來這裡督查工作也不是很辛苦”。
左宗棠
若是拿當今社會人的角度來看,作為福州東門戶的馬尾,靠近閩江的入海口,船隻從港口卸貨後可以直接轉至陸路交通。随着溫福高速公路、福州機場公路的建成,它的交通區位優勢和門戶作用更加凸顯。
便捷的交通
目前馬尾區已經成為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及自貿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已經承接了大量福州市的産業轉移。
在長樂的那一集裡我也說過,昔日這裡的水域更加的遼闊。鄭和船隊修養補給以及出國的最後一站就在附近,在海上絲綢之路中擔當的角色不可取代。 V字型的凸岸不僅避風,還大大延長了岸線的長度,地質更加的穩定,适合長遠發展。
馬尾船政就是在這樣的曆史條件下最終被确立起來,并成為當時福建最大的修造船廠。
船政十三廠全景圖
而且它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家造船廠,堪稱為當時的遠東地區之最。哪怕是在解放初期,它也曾為福建前線的支前廠家,一度為我國的海軍修造船舶。
就在馬尾區的最尖端,矗立着一座舉世聞名的羅星塔,深深地紮根在羅星山的頂部。
羅星塔
起初的羅星山是一座孤島,俗稱磨心島,使它與馬尾區相互連接的,是一座建設于1896年的通濟橋。後來由于河道泥沙的淤積,羅星島與陸地最終連在了一起,随之通濟橋也被廢棄拆除了。
這座矗立在孤島上的寶塔相傳為宋代的柳七娘所建。她的祖籍為廣東,因她的樣貌動人被鄉間豪強所看重。于是設下了圈套,将他的丈夫柳七郎定罪并發配至福建。柳七娘不願留在家鄉受人糟踐,也随着丈夫一道前往福建。不久,飽受折磨的柳七郎客死在了福建。悲痛之下的七娘變賣了全部家産,遠赴磨心山建造了這座石塔,為亡夫祈求冥福。
柳七娘與磨心塔
現在,在羅星塔前方的廣場中央,還矗立有一座柳七娘的石質雕像,欲将這動人的愛情故事世代傳播下去。
明朝萬曆年間,羅星塔被海風摧毀,随之人們又在天啟年間,于宋塔的基座上予以重修。雖說這座塔在建築形制上平平無奇,可下面發生了一件事情叫它在國際航運史上馳名中外。
公元1666年,一位荷蘭的旅行家,乘船從閩江口向上遊行進時發現了這座塔,雖然不知道這裡是什麼地方,但是他知道,自己已經置身于本次旅行的目的地中國。來到中國之後,他看到的第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建築就是這座塔。由于這位旅行家的傳揚,當時世界流行的航海圖上就将羅星塔标注為“中國塔"。
羅星塔遠眺
以至于後來,當西方商船的船員看到這座塔時,就知道自己已經到了中國了。
如果你慕名前來羅星塔,在還沒有看到塔之前,就會聽到被海風吹拂的鈴铛叮當作響的聲音。這座塔每層都有一圈石砌欄杆,塔頂原有一小窗,每每視線不佳時,守塔人便将明亮的導航燈懸于窗口處,用于指引往來的商船免于觸礁。
清末一次台風把原先的錐字形塔頂給刮掉了,在重修塔頂的時候,人們特地造了一顆直徑近7米的鐵球嵌在上面,成了羅星塔區别于其他塔的主要特征。
塔頂鐵球
在講台灣基隆的那一集,我提到了慘烈的中法戰争。由于福建水師的戰敗,氣焰嚣張的法軍開始從基隆港進攻台灣。随後,駐守在台灣的劉銘傳在他們登島之後予之迎頭痛擊。
在福建這一邊,中法戰争中最重要的一場戰役,就是在馬尾展開的馬江海戰。1884年8月23日,法軍艦隊從閩江口長驅直入,行駛至馬尾軍港。清朝官員竟對福建水師官兵封鎖消息,并下令“敵若不動,我亦不發”。由于未做任何軍事準備,外加裝備落後,清軍在火力上處于劣勢。最終緻使清軍殉國760人,而法軍僅有5人被擊斃……
備戰的清軍
而且他們還摧毀了我方的馬尾造船廠以及部署在兩岸的炮台。馬江海戰的慘敗激起了國人極大的憤慨,最終迫使清政府向法國宣戰!
海戰浮雕牆
在馬尾區遊曆的途中,我無意間目睹了福州線面的制作過程,便決定給大家分享一下:
線面是一種制作工藝要求很高的食品,必須要經過和面、搓條、串面、挂面、拉面等10多道程序才能完成,其中串面和拉面是最關鍵的兩個環節。
福州線面
将一條條的面繞在兩根約33厘米長面筷上,每根筷子上繞個五六十條,形成相應數量的面圈,然後平挂着使它下垂并拉伸。
下一步,面筷的一端固定在特制的面架上,然後雙手把面筷另一端隔開往下拉。這時的拉力要均勻,每隔一段時間還要再拉一次,反複地拉長,邊拉邊晾。
從開始制作到面線成品,竟需要十幾個小時。面線曬幹以後,将面條折成可供一人食用的小小一撮,再用細細的紅線紮好,有着長命百歲之稱的福州線面便制作完成了。
福州線面
好了,福州市馬尾區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了。在節目的最後,我來用數據總結一下馬尾區:
馬尾區屬于二線城市福州市的轄區之一
該區2020年的GDP為604.96億元,在福建83個區縣中排名第24
全區的總人口為26.2萬人,是福建省人口數量20萬級城市中,排名最靠前的一個
人均GDP為230901元人民币,在福建位居第二,僅次于鼓樓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