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工作分析的核心和基礎工作

工作分析的核心和基礎工作

職場 更新时间:2025-01-03 05:48:19

編輯導語:梳理工作本身一定是有方法的,核心點就在于,将工作進行分類整合,合并同類項,做簡單的工作拆分。但是這樣操作有一個問題:欠缺邏輯性。本文介紹一個更有效率的方法——結構化思維。推薦對思維方法感興趣的朋友們閱讀。

工作分析的核心和基礎工作(如何利用結構化思維做一次工作梳理)1

之前在《6000字實戰經驗,中台策略崗如何做每日複盤》一文中提到,要寫一篇工作梳理的文章,今天這一期就是來填坑的。為什麼要專門寫一期工作梳理的文章?核心的原因是有三個:

  1. 我們日常工作中,複雜的工種,不做梳理,就像種了莊稼不除草,慢慢土地就荒廢了,體現在工作中,就是一個字“亂”!導緻每次做事都要從0開始,效率低下,特别容易煩躁。
  2. 簡單的工種,同樣需要做工作梳理,因為簡單帶來的,往往是枯燥,枯燥帶來的就是不再進一步思考,每次都是按部就班,慢慢變得停滞不前。一個枯燥,一個煩躁,都是進步的大敵。
  3. 你的每一次梳理,都是為了将來的機會做準備,比如你突然獲得了一個外部分享的機會,或者你想要跳槽到更好的平台,這些都需要你在之前的工作中有比較清晰的方法論。

當然,梳理工作本身一定是有方法的,我之前一直用一個很樸素,但切實可行,且易于掌握的方法,我暫且稱之為“分類彙總法”吧,核心點就在于,将工作進行分類整合,合并同類項,做簡單的工作拆分。

後來,我發現這個方法有一個緻命的缺陷,就是欠缺邏輯性,尤其是缺少了縱深維度的邏輯,因此我才叫它樸素的梳理方法。今天我們要聊的當然跟這個方法有關,但是要比這個方法更有效率。它叫做:結構化思維

相信你或多或少都聽别人念叨過,今天不妨一起了解一下。

一、什麼是結構化思維

在了解它如何指導我們進行工作梳理之前,我們先搞清楚結構化思維這個概念。

結構化思維(Structured Thinking)是指一個人在面對工作任務或者難題時能從多個側面進行思考,深刻分析導緻問題出現的原因,系統制定行動方案,并采取恰當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開展,取得高績效。當你這樣做事的時候,你就擁有了結構化思維,這将對你的職場晉升起到巨大的幫助作用。

我們可以從百度百科中獲得結構化思維的定義。呃······不過,好像說了,又好像沒說。沒關系,至少我們可以從中獲得幾個關鍵詞:

我們試着從這三個關鍵詞中獲得點什麼吧!

關鍵詞一,大概就是說要分析問題A,不能隻看因素A1,還應該看A2A3A4等多個因素;

關鍵詞二,仿佛又告訴我們這些元素和問題之間的最重要的聯系應該是因果關系;

關鍵詞三明确了我們使用結構化思維最終目的是獲取恰當的手段,得到高效的路徑。

ok,我們姑且先分析到這裡,我們再去試着搜索結構化思維的其他背景知識,你有極高的概率會得到一張金字塔的結構圖,長成下圖這樣,你突然發現,以上的關鍵詞好像都通過這個圖呈現了出來。

工作分析的核心和基礎工作(如何利用結構化思維做一次工作梳理)2

點擊可查看大圖結合這張圖,對于結構化思維,有沒有更清晰一些呢?

縱向上的“論點-論證”背後不就是因果聯系麼?橫向上的“論證A1/A2······”不就是定義裡所提到的不同側面麼。隻不過這張金字塔圖更加明确了底層論證之間的關系,即:分類和遞進。

縱向的因果,是很好理解的;而橫向的分類和遞進,尤其是遞進,其實往往會有很大的困擾。比如,分類的理解,我們可以将人分為:男人和女人;但是男人和女人之間又如何存在遞進關系呢?

我查了一些資料,大多都沒有特别解釋這一點,但是從實際使用出發,我将其理解為“累計遞進”。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論證A2”不是單純從“論證A1”的更進一層出發,而是A2的出現,和A1一起累計起來,更進一步地加強了論證和論點之間的因果聯系。

好像還是有點繞口,那就再通俗一點,比如論點A是人;論證A1是男人;論證A2是女人;此時A1和A2之間本質上是分類的關系,而找不到遞進的關系;遞進的關系應該存在于“A2的出現,即女人的出現,和A1(男人)一起,更加充分的推導出論點A”。

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到,結構化思維當中一個經典原則,即MECE法則,該法則核心就是:互相獨立,完全窮盡。

工作分析的核心和基礎工作(如何利用結構化思維做一次工作梳理)3

我們依然通過上面的例子進行說明。

論點A是人,論證A1是男人,論證A2是女人。如果是在過去,可能我們就認為這是符合MECE原則的,因為人除了男人,就是女人,而且相互之間是獨立的,沒有人既是男人,又是女人。

但是随着現代社會第三性别的出現,原有的論證就不符合MECE原則,因為沒有做到絕無遺漏。這時候就需要再加入“論證A3是第三性别”。所以說MECE原則是結構化思維中非常關鍵的一環(舉例隻為說明之用,不要較真兒)。

工作分析的核心和基礎工作(如何利用結構化思維做一次工作梳理)4

總結一下結構化思維的重點,你大可以忘記它的定義是什麼,但至少要記住4個字和1個原則,分别是:論證類比和 MECE原則。

  • 論:論點,核心目标
  • 證:論證,多個論證聯合在一起與論點形成因果聯系
  • 類:就是分門别類,做到窮盡
  • 比:就是邏輯遞進,能夠更有力地證明論點
  • MECE: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二、結構化思維如何指導工作梳理

剛剛我們已經費了一點力氣,重溫了結構化思維到底是怎麼回事,但我們要知道,知行合一中的 “知” 與 “行” 中間隔着兩個太平洋,所以這一part,我們就來說說結構化思維具體是如何指導我們做工作梳理的。

我們通過一個非常普遍的場景來解釋。

線上教育行業裡一般都有很多條業務線,每條業務線上有很多拉新轉化團隊,這些團隊大多是通過公開課做正價課的轉化,而你自己所在的拉新轉化團隊A,被要求去做一條新業務線,同原有的拉新團隊B做PK,此時此刻,你就迫切的需要一次工作梳理,否則就很容易自亂陣腳。

這時候該如何做?是趕緊找團隊B學習一下新業務的打法麼?還是趕緊準備打仗的支持物料?或者要不要先内部讨論下,怎麼才能打敗對方?

利用好結構化思維,可能這個事情就不會太過混亂。通過了解,我們至少可以明确自己的核心目的,即:打赢新業務。ok,知道這個目的,我們就可以順藤摸瓜,先将這個拆分為兩個小目的:

1. 我們先來拆解“如何打一個新業務”這個目标

這裡為了保證MECE原則,我們在不熟練的情況下,可以盡量使用簡單的2分法或3分法的方式進行拆分,太複雜有時候反而适得其反。這裡我使用2分法做介紹。打任何業務,無非就兩點:找合适的人 做正确的事兒。

所以從人的維度上來說,可以拆分為以下幾點:

  1. 我們選擇什麼樣的精銳部隊去參戰,是業績穩定的?還是上下起伏大的?
  2. 我們新業務的受衆是什麼特征?跟原來自己熟悉的用戶特征有多大區别?
  3. 我們能通過上級調用或獲取什麼樣的資源支持?是績效政策?還是情報?
  4. 作戰過程中,出現特殊情況,我們的支援/支持部隊在哪裡?

從事兒的維度來說,可以拆分為以下幾點:

  1. 我們通過什麼樣的拉新産品去打?
  2. 我們最終售賣的正價産品是什麼樣?
  3. 我們拉新産品和正價産品之間的聯系,即策略是什麼?
  4. 整個業務周期是多久,詳細的節奏和節點分别是什麼?

工作分析的核心和基礎工作(如何利用結構化思維做一次工作梳理)5

2. 我們來拆解第二個目标“如何打赢原團隊”

因為第二個目标很明顯是一個“競争屬性”的目标,那麼我們就可以快速鎖定用于競争分析的SWOT模型,這樣就大大提升了我們自己的工作效率,不用再從腦子裡回憶,上一次競争時是如何分析問題的。通過SWOT分析法,我們可以逐條對比。

  1. 優勢:對方業務熟悉度比我們高;我方一路逆風翻盤,勢頭正盛等;
  2. 劣勢:對方被挑戰,心态上壓力更大;我方對于新業務的受衆了解程度有限,有一個适應期等;
  3. 機會:對方輕視;我方組織反應速度更快;我方以精銳部隊去pk對方平均值等;
  4. 威脅:對方節奏比我方節奏快,前期容易被沖擊信心,要穩住自己節奏的同時,适當加快,保證前期差距可控,後期一舉反超。

這裡我們隻做簡要分析,隻為說明你在工作梳理時,完全可以借鑒前人經驗,為我所用,而不是一根筋地自己琢磨到抑郁。

通過完成以上兩個目标的拆解,總結下來,我們在“打赢新業務”這件事情的梳理上,就能得到下面這樣一張圖,剩下的就是按圖索骥,解決問題即可。

工作分析的核心和基礎工作(如何利用結構化思維做一次工作梳理)6

分門别類先,合并同類項

增删胸有竹,邏輯理順暢

當然,我這裡需要強調3點:

第一點,我剛剛說過了,上面的很多分析,是本着說明結構化思維如何指導工作而進行的,并沒有做進一步延伸,如果是具體的分析,就一定要二次挖掘。要知道結構化思維中的金字塔,大多數情況下,都不隻一層。

第二點,是關于MECE法則,在很多實際的工作場景中,由于我們自身認知的局限,或者過往經驗的局限,都有可能造成拆解問題時無法做到“完全窮盡,毫無遺漏”,我個人的建議是:抓大放小,不要死腦筋。以能解決問題為主,而不是以完善模型為主。做一個實用主義者,避免完美主義。

第三點,結構化思維,本身就是将整體分割為一個又一個模塊,以解決小模塊問題來達到解決大的複雜的問題的思維,所以重要的是思維方式,不是呈現形式。因此也就不必拘泥于呈現出來的是不是金字塔結構。

其實文章到這裡,是可以結束的。但是我們大多數人,應該都會遇到下面這種場景,到時候又該怎麼辦?

我往往知道一個問題要分好幾個側面來分析,但是具體到哪幾個側面時,就又犯了迷糊,要不就是隻能拆解出兩三個,要麼就是拆解出來的無關緊要,形不成緊密的因果聯系。這時候我的腦子應該怎麼運轉?

上面描述的場景不陌生吧?反正我自己是遇到過的。其實這很正常,我們不可能通過一篇文章的學習,就可以瞬間get一個技能。我們還需要大量的,反複的實踐,體驗,總結。否則人與人怎麼可能會有差距呢?

不過别灰心,至少我還有3個方法告訴你!

3. 三種實用方法,告别大腦混亂

第一種方法,其實就是我們上面分析“事的維度” 時所用的流程法,正所謂,你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麼,當你面對一個新事物時,又發現這個新事物和你之前某段經曆有相似之處,不妨試一試“流程法”,把原來的經驗遷移過去,很多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種方法,我們可以稱之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事”,就是說我們完全可以借鑒前人的經驗,通過被驗證很多次的理論/模型/公式等等,為我所用。我們上文用的SWOT分析法,其實就是這一點。

比如,你想要提升銷售額,你絕對可以找到“銷售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複購率*轉介紹” 的公式,你就可以按此向下拆分,千萬不要執着于公式中是不是真正的乘積關系,因為很多公式中,隻是為了表示親密度。

第三種方法,就是腦暴法,即先通過一群人的頭腦風暴,列出跟目标有關的所有影響因素,然後再通過樸素的“分類彙總”法,合并同類項,删除無關項或弱相關項,再一起做必要補充。

最後以這一層為基礎,再進行下一層的邏輯拆分。這個方法非常适合“全新的事情”,既沒有過往經驗,又沒找到前人現成的模型,于是采取“人多力量大”的方式,集思廣益,共同解決問題。

當然,這個方法大概率不能完全滿足MECE法則,所以一方面,我們要做個實用主義者,另一方面這個方法必須得打個補丁,即:随着業務的開展,自己認知的提升,不斷修正。

工作分析的核心和基礎工作(如何利用結構化思維做一次工作梳理)7

ok,今天的内容就更新到這兒,我們一起複習了結構化思維的重點知識,并且通過場景案例做了一次模拟拆解,還偷偷告訴你三個開動腦筋的小方法,怎麼樣,有沒有收獲呢?文章不長,記得抽空多讀幾遍哦~

作者:彭家祥,互聯網行業資深運營,公衆号“運營插班生”主理人。

本文由 @運營插班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