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平涼人西安人四川人都懂
秦玉龍/文
瓜子、瓜娃、瓜慫、瓜蛋、瓜種、瓜女子、瓜樣子、瓜眉失眼……但凡陝西西安人抑或甘肅平涼人,都懂得這個瓜是啥意思,也知道瓜子不是瓜子,與四川方言中的“瓜娃子”同義。
同樣,你摸着親朋孩子的頭笑着說:吆!幾天不見這個瓜娃又長高了!對方也會欣然接受,報以微笑。此外,我們日常生活常說的例如:瓜吃、瓜喝、瓜長、瓜笑、瓜哭、瓜坐等等,都是非惡意的,不會給對方情緒和精神上造成任何傷害。相反,如果你把這個形容詞用對了地方,說得恰到好處,不但能活躍氣氛,而且能讓對方感覺到你的幽默、風趣以及關懷。就像平涼人把南方人叫“賴瓜子”一樣,它不是諷刺,也不是挖苦,而是戲稱。
同樣的話,如果換一個人,換一個場合,換一種語調,換一種表情,再說某人瓜子、瓜慫、瓜P、瓜眉失眼,那就是罵人了。
至于“瓜子”一詞的出處和來曆,衆說紛纭,版本很多。據《左傳·襄公十四年》記載,春秋初期,生活在今隴東及甯夏、陝西一帶的羌戎因多次受秦人進攻,遂在其首領的帶領下向西遷移,最後定居在瓜州(今甘肅敦煌),以當地地名取代了族名,稱為“瓜子族”。瓜子族人溫良質樸、憨厚寬容,沒有心計,因而時人常嘲笑蠢笨呆之人為瓜子,清代《仁恕堂筆記》中便有“甘州人謂不慧子曰‘瓜子’。”“瓜子”,即是瓜州的人。普通話當中的“傻瓜”一詞,便是由“瓜子”演變而來的,而後沿用至今。
不管“瓜”或“瓜子”出處來曆多麼悠遠,意思有多麼寬泛,但它給人的第一反應多是貶義。試想一下,你可以說某人不靈光,也可以說他沒眼色,甚至說他有些瓷錘。可你要開門見山地對人家說“看你個瓜子撒!”估計那人一定會感覺很不舒服。倘若你說話再狠一點,直言不諱地叫人家“瓜慫”的話,會更讓人受不了,有一種被侮辱被歧視的感覺。
是的,無論說“瓜娃子”的四川人,還是說“瓜慫”的西安人,以及說“瓜娃”的平涼人,都是樸實本分誠信實在憨厚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