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中的天幹地支?在輔警考試中,人文曆史常識屬于常考考點,且考查面涉及很廣,所以對于學員來說,複習難度較大,需要學員平常多學習、多積累很多考生看到有關天幹地支的題目,第一反應就是——完了,我怎麼知道天幹地支、五行八卦!事實上,公職考試中天幹地支的考試題目而言,看似難度很大,但實則略懂天幹地支常識即可做出來我們一起來看下關于天幹地支的試題:,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傳統文化中的天幹地支?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輔警考試中,人文曆史常識屬于常考考點,且考查面涉及很廣,所以對于學員來說,複習難度較大,需要學員平常多學習、多積累。很多考生看到有關天幹地支的題目,第一反應就是——完了,我怎麼知道天幹地支、五行八卦!事實上,公職考試中天幹地支的考試題目而言,看似難度很大,但實則略懂天幹地支常識即可做出來。我們一起來看下關于天幹地支的試題:
【例題-單選】在我國農曆的幹支紀年中,從甲子年到癸亥年共六十年構成一個循環,如果将上一個甲子年當做本循環的第1年,那麼第31年是( )。
A.甲戌年
B.甲午年
C.戊戌年
D.庚午年
一、知識講解
(一)曆史和發展
傳說早在公元前2697年,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
一些學者從中國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湯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幹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這一特有現象。鄭文光在所著《中國天文學源流》一書中認為,十天幹起源于中國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話傳說,是十進位法概念在紀時中的反映,應當産生于漁獵時代的原始社會;“十二地支”則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話傳說演變而來,産生于殷商之前,後逐漸演變為十二辰。所以,鄭文光推斷:“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創作。”陳遵妫在《中國天文學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幹支産生了”。
但關于天幹地支最初的起源,目前尚無定論,以文物考查的話,近百年來出土的殷墟(盤庚遷都于殷後,商也稱殷)甲骨蔔辭中,就載有大量用于紀日的幹支記錄,而在甲骨文中出現最頻繁的字也是幹支。
雖然商代采用幹支紀日的方法,但是因材料的缺失,我們并不能完整串聯的商代的幹支紀日。目前可确知的紀日幹支是從春秋時候魯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開始的,從那時到清末的2600多年間,幹支紀日從未間斷和錯亂過,這也是世界上記錄時間最長的紀日法,這對于核查史實所發生的準确時間有着重要的參考價值。如大家熟知的古文名篇《石鐘山記》中“元豐七年六月丁醜”,即農曆六月九日;《登泰山記》“是月丁未”,指這個月的十八日。
幹支除了用于記錄時間、占蔔外,後來被賦予的功能就越來越多了。
(二)換算方法——如何将公元紀年換算成幹支紀年
1.第一種算法:
不同資料算法有所差異,有的給出公式,但本質上是一回事。這裡介紹一種簡易直觀的算法。 首先給每個天幹、地支一個編号,從頭以4開始循序排下去,天幹10後接1,地支12後接1。
天幹: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子4、醜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數在天幹中找出對應該尾數的天幹,再将公元紀年除以12,用除不盡的餘數在地支中查出對應該餘數的地支,這樣就得到了公元紀年的幹支紀年。如2005年,其尾數為5,對應的天幹為“乙”;以2005除12得167,餘數為1,對應的地支為酉。于是2005年的幹支紀年為“乙酉”年。
2.第二種算法
天幹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0(不管商數)所得餘數,就是天幹所對應的位數;天幹:甲1、乙2、丙3、丁4、戊5、己6、庚7、辛8、壬9、癸0
地支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2(不管商數)所得餘數,就是地支所對應的位數;
地支:子1、醜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0
【特别注意】天幹和地支整除所對應是末位。
如:1998年,先減3,再除以10得199,餘數為5,對應的天幹為“戊”;先減3,再除以12得166,餘數為3,對應的地支為“寅”。于是1998年的幹支紀年為“戊寅”年。
二、題目分析
【例題-單選】在我國農曆的幹支紀年中,從甲子年到癸亥年共六十年構成一個循環,如果将上一個甲子年當做本循環的第1年,那麼第31年是( )。
A.甲戌年
B.甲午年
C.戊戌年
D.庚午年
第1年如果是甲子年,那麼第31年的算法是:
31÷10=3…1,那麼1對應的天幹就是甲,其意思也就是說天幹輪回三遍,然後是第一個天幹;31÷12=2…7,7對應的地支就是午也就是地支輪回兩遍,然後是第七個地支,合到一起,所以第31年為甲午年。故本題答案為B。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