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詞人遍地的宋朝,有位才女堪稱詞壇女皇帝。
她出身官宦世家,父親是大文豪蘇東坡的徒弟,母親是當朝狀元的孫女,家庭條件極為優越。
從小就成長在文學氛圍濃厚的家庭,李清照耳濡目染,飽讀詩書。這位千金小姐又聰穎早慧,文學才華過人,少女時期寫的詞,就受到當時文壇大佬的稱贊。
還在少女時期,李清照就寫出了轟動京師的《如夢令》。一千多年後,這首詞被現代人譜曲演唱,又一次轟動樂壇。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詞寫完沒幾天,就被京城的文人們争相傳誦,留下了羨慕的口水。畢竟他們一輩子,也作不出這樣美麗的詞來。
她父親的師兄,蘇轼的大弟子晁補之,讀過後震驚不已。他看着李格非,心想該不是你自己寫的吧?可你小子也做不出這水平的詞啊!
“汗顔,汗顔!”
而文學家王灼誇得更狠:“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
然而,這位被老天爺追着喂飯吃的大才女,卻并不在乎文壇的評價,也沒想過要做啥大文學家。她少女時代鐘愛的事隻有兩樣:喝酒和打牌。
二
學霸李清照,學得好,玩得更好。
雖然出身書香門第,但李清照的父母都很開明,家庭教育比較寬松。少女時代的李清照,對喝酒、打牌、遊玩樣樣精通。
在她另一首經典詞作中,記錄了少女李清照“喝多了找不着家”的趣事。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争渡,争渡,驚起一灘鷗鹭。
這是一幅多麼浪漫的圖景:在四周荷花開遍的水上涼亭,幾個妙齡少女飲酒作樂,臉頰泛紅,一直喝到日暮時分。乘着暮色,幾人劃船而歸,卻沉醉于美景,忘記了回家的路。
學習娛樂兩不誤的清照子,戀愛也沒耽擱。
在一年的京城元宵燈會中,賞花燈入迷的李清照,遇見了吏部侍郎趙挺之的三公子趙明誠。
隔着昏黃暧昧的燈光,李小姐和趙公子邂逅。
兩人都是情窦初開的年紀,趙公子瞬間傾倒,懵懂的李清照,看着趙明誠,心跳也亂了節奏。兩個高幹子弟暗生情愫。
當晚回家後,趙明誠就催着老父親前去提婚。
兩家門當戶對,兩人又互生愛慕,真是天作之合。結婚後,兩人就迫不及待地過起了神(沒)仙(羞)眷(沒)侶(臊)的生活。
三
嫁人後的李清照,雖然寫詞沒耽擱,但夫唱婦随,跟着趙明誠做起了金石研究。
金石學是考古學的前身。為人婦的李清照,每天幫着丈夫從青銅器和石碑上拓下珍貴文字,收集名人書畫、國寶文物。
然而,甜蜜的生活卻因為一場政治風波,動蕩起來。
就在李清照出閣的第二年,她的父親李格非被卷入政治紛争中。雖然免去了牢獄之災,但此後不能在京城任職。
這件事株連到李清照,她隻能與新婚的丈夫分别,随父親南下。
在這期間,李清照無比思念趙明誠。然而在通訊技術落後的古代,隔着千山萬水,兩人隻能忍受相思之苦。
無處排遣的李清照,隻好通過寫詞緩解。那首著名的《醉花陰》就寫于這一期間。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一句“人比黃花瘦”,寫盡了相思之苦。
好在政治風波漸漸平息,李清照得以返京和丈夫團聚。可誰料一場更大的浩劫,又很快降臨。
宋徽宗元年,奸臣蔡京恢複宰相。這一次,李清照與趙明誠的父親都遭遇打擊,兩家人為躲避災禍,再次離京。
雖然躲過了政治災難,可不久後,金兵大舉南侵。
大宋的城池連連失守,李清照和丈夫也開始了颠沛流離的南下生涯。
雖然是女兒身,李清照看着宋朝統治者的軟弱無能,憤然寫下了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用來諷刺大宋官兵節節敗退,棄城而逃。
在流離途中,趙明誠染病去世,從此李清照孤苦一人,隻身帶着夫妻倆畢生收藏的金石字畫,奔赴南方。
國破家亡,愛人已去,悲苦至極的李清照寫下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讀來字字皆是血,一代才女,命運多舛。
四
晚年凄苦,幾盡走投無路的李清照,遇上了一個軍中小吏,名叫張汝舟。
一開始,仰慕李清照的張汝舟對她照顧有加,讓李清照心生暖意。此時的李清照,身心憔悴,孤苦無依。
但在成親後,張汝舟的野心暴露無遺。他看中的哪是已經衰老的李清照,而是那一車價值連城的金石字畫。
但李清照怎麼舍得,将明誠的畢生心血被小人糟蹋,拼死維護。惱羞成怒的張汝舟,動辄就對李清照拳腳相加。
為了脫離苦海,李清照隻有将他告至官府。原來,這張汝舟早年參加科舉時通過作弊過關,這在當時是重罪。
但依據當時的法律,女人和丈夫發生官司,無論對錯,女方都要坐三年牢。可李清照下定決心,哪怕自己坐牢,也要把這禽獸送進牢房。
幸運的是,李清照憑借自身名聲,和好友翰林學士綦崇禮相助,隻坐了九天牢,就被釋放出獄。
飽嘗苦難的李清照,出獄後到江甯的鄉下定居,默默整理勘校明誠的遺著《金石錄》,了卻丈夫未竟的心願。
紹興二十五年,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在對逝去親人和故國家園的無限思念裡,悄然辭世。隻留給了世人百餘篇傳世的宋詞絕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