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酒湯圓宵夜好
鳊魚肥美菜苔香
年年有“餘”
年年吃魚
脂肪含量較低
易被人體吸收
具有較高營養價值
的魚肉深受大家喜愛
如何選購到新鮮淡水魚食材
用安全靠譜的方式
享用美味佳肴?
來看看
研究淡水魚的專家怎麼說
買魚,這些要點要知道
國家特色淡水魚産業技術體系質量安全和營養品質評價崗位成員、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質量與标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程波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說,我國現有淡水魚1000餘種,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淡水魚有草魚、鲫魚、鯉魚、鲢魚、大口黑鲈、羅非魚等。
研究表明,淡水魚魚肉肌纖維細軟、結締組織短,是妥妥的優質高蛋白,此外還含有Ω-3不飽和脂肪酸,如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選購提醒
淡水魚一般以活魚流通供應市場,消費者要注意:
盡量到正規商超、農貿市場及進貨渠道可追溯的水産經營店選購;
可通過觀察魚的活躍程度、有無病斑或魚鱗脫落情況判斷鮮活程度。具體來說,鮮活健康的淡水魚,對外界刺激反應靈敏,體型正常無畸形,體表光亮無病竈。
市場上常見的還有冰鮮淡水魚。所謂“冰鮮魚”,是指捕撈後将鮮活的整條魚迅速加入冰中保鮮,保鮮時間一般不超過72小時。選購這類淡水魚,消費者應注意:
新鮮程度高的冰鮮淡水魚,眼球突起,眼睛光亮透明,無混濁狀态;腮蓋緊閉,腮片呈粉紅色或紅色,無黏液和污物;魚鱗光亮、整潔;魚體挺而直,魚肚充實、不膨脹,肉質堅實有彈性,指壓後凹陷立即恢複,肛門凹陷,有正常的腥味。
而不新鮮的魚,往往魚眼渾濁,眼球下陷,掉鱗,鰓色昏暗污穢,魚體松軟,甚至肉骨分離,魚刺外露,肌肉松軟,彈性差或沒有彈性,腹部膨脹,肛門突出,有濃烈腥臭味。
如購買冷凍的淡水魚,則要注意:
除魚體凍結外,其質量要求與鮮活魚體基本一緻。
吃魚,有些“嗜好”應摒棄
要想安全、靠譜地享用美味魚肉,程波提醒消費者留意以下兩點:
食用适量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推薦,動物性食物應優先選擇魚類,少吃肥肉、煙熏和腌制肉制品。每周最好吃魚2次或300—500g。
注意預防魚刺卡喉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選擇大口黑鲈、斑點叉尾鮰、羅非魚、烏鳢、黃颡魚、虹鳟魚等無肌間刺或少刺的特色優質淡水魚品種。
若出現魚刺卡喉的情況,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處理,避免二次損傷。
程波提醒消費者,有些習慣吃法并不安全,消費者最好避免:
淡水活魚不建議生食
淡水魚在養殖過程中可能會感染肝吸蟲,生吃含有肝吸蟲囊蚴的魚肉易患肝吸蟲病。建議烹饪時要燒熟煮透,降低感染寄生蟲的風險。
吃生魚片的時候喝高度酒、蘸芥末、吃大蒜等“民間高招兒”,其實都不能殺死魚肉内的寄生蟲。
不要食用魚膽
因為重金屬更容易富集在魚的鰓、内髒(如肝髒、胰髒等)部位,這也就導緻部分淡水魚類内髒污染物含量較高,特别是魚膽,含有大量的膽鹽、毒素、組胺,誤食可能會造成腎髒衰竭或肝髒病變,嚴重的甚至有生命危險。
民間曾有“生吞草魚膽可以明目”之說,但誤食魚膽而導緻中毒的事件此前常有發生。
不要食用來源不明的野生淡水魚
來源不明的野生魚無法确保安全狀況。相較而言,養殖的淡水魚養殖過程可控,養殖水域環境、飼料、漁藥等投入品均有嚴格的标準和監管,養殖魚類産品安全可控,食用更安心。
保鮮,這些方法很管用
淡水魚保活是其鮮度的最佳狀态。買回家後的鮮魚,最好能及時食用,避免凍存。
若鮮活魚較多,一時沒法全部吃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清水暫養保存。而且清水暫養一段時間,還可去除土腥味。
如果暫時不準備食用,應在去除魚鰓、魚鱗及内髒後用食品袋包裝後儲存于冰箱冷凍室,食用時先解凍再按照鮮活魚烹饪方式進行。
購買的凍魚,如果暫時不食用,可以用食品袋包裝後保存在冰箱凍結室,但不宜久放。
記者/李建
來源: 中國消費者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