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奇拉比怎麼死的

奇拉比怎麼死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20:52:39

關于世界上最大的生物的名号,曾經有相當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應該歸屬于美國猶他州中南部的一片白楊林。

對,一片。這一片楊樹林1992年被命名為潘多“Pando”——這是個拉丁名字,譯為“蔓延的自我”。

奇拉比怎麼死的(蔓延的自我潘多楊)1

正如其名,這43.6公頃的白楊林裡,都是同一顆雄性顫楊(Populus tremuloides)的克隆體——遺傳上完全相同的植物生命——通過相同的遺傳标記被認定為一個單一的活生物體。

曾經的最大最重

科學家們在2001年前後發表的一些相關論文中(比如,在《生物科學》中發表的“顫楊的遺傳變異和自然曆史”)估計,它們有一個數千年曆史的巨大地下根系,地上地下總重6000噸。

奇拉比怎麼死的(蔓延的自我潘多楊)2

一組基因相同的莖幹,具有巨大的共享根系,一顆超級大樹,從道理上站得住腳。

實際上,在植物中,無性系群非常常見(比如竹子),但無性系的克隆群體所占地面積很少有大于1公頃的,因此,避開美國科學界的自我炒作不談,潘多林确實算是一個異類。

年齡的秘密:8萬歲?吹牛不上稅

至于一些網絡媒體文章、标題中,耀眼的“8萬歲”潘多——歲數超過8萬年的說法,可能最初是某人搬運自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的網頁(吹牛不上稅),後來其他人搬運時也沒深入懷疑或思考一下。

奇拉比怎麼死的(蔓延的自我潘多楊)3

在過去的數十萬年裡,北美高原上反複形成冰川。根據2011年發表的地質學資料《猶他州魚湖高原冰川作用時間和最後一次冰川氣候估計》,潘多林所占據區域在最後一次冰期時,被冰雪填的滿滿當當。

總之,根據遺傳估計和對當地氣候變化的建模,潘多的年齡不會超過1萬年。具體是多少,無從得知,因為無性系的白楊生長是樹幹和根系的逐漸替換——看起來總是很年輕——總年齡無法從年輪中确定。

最大的稱号被奪

2008年,美國農業部林業局的科研工作者出版了名為《馬勒胡爾國家森林: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巨型真菌)的所在地》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層浪。

通過基因分型和克隆分析,研究者認定這一整片森林中的蜜環菌(Armillaria ostoyae),其根都連在一起,算是同一隻蜜環菌開的“花”(子實體),它們應該同樣被歸類為一個單一生物。

奇拉比怎麼死的(蔓延的自我潘多楊)4

文章認為,這個巨大的蘑菇覆蓋馬爾豪爾國家森林内占地8.9平方公裡的土地面積,體重估計超過7500噸(另外一些專家估計它重達35000噸)。

估計重量這事兒,像極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産”,但總之,蜜環菌無論從質量、面積還是體積來看,都超越了潘多。

雖然學術界有一些跟風,但并沒有形成廣泛的共識——因為并不能100%确認森林地下的所有菌絲體都是連在一起的,一個相連的單一生物體。

丢了最大的稱号,潘多開始萎縮

就算今後證實了馬爾豪爾的蜜環菌是一朵,它也不是植物,所以,即使最大生物的稱号丢了,潘多的最大植物的名頭也會保留。

但如今,不止是名聲,連潘多自己的命都變得岌岌可危。

登在《保護科學與實踐》雜志上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曆經數千年的一生之後,這個“蔓延的自我”正開始解體。

奇拉比怎麼死的(蔓延的自我潘多楊)5

鹿、放牧的牛正在吃掉潘多——限制了新白楊的生長,随着老樹的老化,新的白楊芽無法在貪婪的啃食中存活下來取代老樹。潘多正在慢慢死去。(突然想起在内蒙,見過牧民拿着長杆子鏟楊樹葉子,牛群開心地沖過來吃。沒辦法,太旱了)

研究發現,根據不同部分的管理方式,潘多似乎正在采取三條不同的生态路徑,隻有約16%的“身體”被圍欄保護不受侵害,幼苗存活下來,長成新樹;而剩下沒有圍欄的區域内,鹿和牛吃掉大量的幼芽,老樹和垂死的樹比新樹多得多。

奇拉比怎麼死的(蔓延的自我潘多楊)6

随着年老的白楊莖死亡,沒有新樹繼承位置這一情況愈演愈烈,樹冠層變得稀疏,會有更多的陽光持續照射到森林地面,從而改變植物的組成。

寫在最後

面對最大、最重這些噱頭或炒作,科學界對其中的不嚴謹大都給予了相當的寬容(當然,也有強烈批評的聲音),因為這至少激發人們關注,而保護需要關注。

像潘多這樣的無性系植物群,很多時候既是地标,也是自然環境的風向标——就像下煤礦時手裡托一籠金絲雀。

奇拉比怎麼死的(蔓延的自我潘多楊)7

無性系植物群的存在,往往會成為當地的關鍵物種——大量其他動植物對其有所依賴,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感覺。

最後,無論是作為地球上最大的生物還是植物,都希望老美能把它保護得好一點,多管自己家的事兒,嗯,就這樣。

奇拉比怎麼死的(蔓延的自我潘多楊)8

作者感謝你的關注(- _-)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