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曹植寫洛神賦内容

曹植寫洛神賦内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09:04:30

曹植寫洛神賦内容(曹植很會吊人胃口)1

曹植是魏晉時期著名文學家,他不僅詩的成就高,文章的藝術水平同樣高。

曹植最負盛名的詩是《七步詩》,最著名的文章是《洛神賦》。《七步詩》未必是曹植所寫,《洛神賦》則絕對是曹植原創。

《洛神賦》作于公元222年,曹植到當時魏國首都洛陽朝見皇帝曹丕,返回途中寫下這篇賦,下面開始全文賞析:

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辭曰:

黃初三年:魏文帝曹丕于公元220年稱帝,年号黃初,黃初三年就是公元222年。

京師:京城、首都,指當時魏國首都洛陽。濟:渡水。洛川:洛水,流經洛陽。

宓(fú)妃:傳說古帝宓羲氏之女溺死洛水而為神,故名洛神,又名宓妃。

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傳為宋玉所作的《高唐賦》《神女賦》,都記載宋玉與楚襄王對答夢遇巫山神女事。

宋玉是戰國時期楚國人,著名詩人、文學家,相傳是屈原的學生,他在楚襄王手下做事。

有一天,楚襄王夢到一位美麗的女仙:巫山神女。醒來以後都是對巫山神女念念不忘,把這件事告訴了宋玉,并讓宋玉做賦記錄此事,于是有了《高唐賦》《神女賦》。

楚襄王與巫山神女的關系,在《高唐賦》《神女賦》兩篇文章裡描述的不一樣。

《高唐賦》裡,巫山神女向楚襄王自薦枕席,說白了就是主動獻身于楚襄王,二人在楚襄王夢裡行人倫大禮。《神女賦》裡,則沒有二人行雲布雨的情節。

不過,無論有沒有這段情節,楚襄王對巫山神女都是魂牽夢繞難以忘懷,這是一定的。

曹植寫洛神賦内容(曹植很會吊人胃口)2

楚襄王與巫山神女的故事在中國古代詩壇影響很大,好多詩人都寫過與之有關的詩。

比如孟郊《巫山曲》:荊王獵時逢暮雨,夜卧高丘夢神女。這是記錄楚襄王與神女的故事。

劉禹錫《巫山神女廟》: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間來就楚襄王。這是對此事表示懷疑。劉禹錫作詩善于創新,此是一例。

唐朝人繁知一《書巫山神女祠》:忠州刺史今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詩。為報高唐神女道,速排雲雨候清詞。

繁知一在這首詩裡沒有用楚襄王和巫山神女的故事,用的是宋玉作《高唐賦》《神女賦》這個典故

這是繁知一寫給白居易的詩,白居易卸任忠州刺史,繁知一寫此贈給白居易。他以宋玉比白居易,建議白居易遊覽巫山的時候寫詩。

繁知一因此得到白居易的邀請一同遊覽巫山,不知為何,白居易全程并未作詩。

譯文:黃初三年,我到京城朝見天子,返程途中渡過洛水。古人說:落水女神名為宓妃。我因此想到了宋玉對楚襄王講過的巫山神女的故事,深受感染,寫下這篇賦。它的内容是:

這是一段序言,介紹《洛神賦》的時代背景以及曹植的創作動機。

巫山神女是美麗的女神仙,洛神宓妃也是美麗的女神仙。宋玉是大文學家、大才子,曹植也是大文學家、大才子。

宋玉因巫山神女而作《高唐賦》《神女賦》,曹植也不能落後,他為洛神宓妃作《洛神賦》。

曹植寫洛神賦内容(曹植很會吊人胃口)3

餘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阙,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臯,秣驷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

言:語氣助詞,無實意,古詩文中常有此種用法。東藩:東方藩國,指曹植的封地。黃初三年,曹植被立為鄄城(即今山東鄄城縣)王,城在洛陽東北方向,故稱東藩。

伊阙:山名。轘(huán)轅:山名。通谷:山谷名。陵:登。景山:山名。

殆:懈怠、勞累。爾乃:于是。稅駕:停車。蘅臯:生長杜衡的岸邊。

秣驷:喂馬。一車四馬謂之驷,此處指駕車的馬。芝田:種着靈芝草的田地,此處指野草繁茂之地。陽林:地名。流眄(miàn):四處張望。

譯文:我從京城返回東方的藩國。向着遠離伊阙山的方向而去,越過轘轅山,經過通谷,登上景山。太陽西落,車困馬乏。

于是,我命人在生長杜衡的岸邊卸下車駕,在茂密的草地上喂馬。而我則悠閑地在陽林散步,四處觀望洛水的風景。

開頭很平和,就是簡單叙事。曹植首先交待了行車路線。人困馬乏之時,曹植交待手下人卸車喂馬,自己随意觀景遊覽。

于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未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于岩之畔。

精移神駭:精神恍惚,是震驚。忽焉:忽然間。殊觀:少見、異常的現象。畔:邊。

譯文:我俯視洛水未見異象,擡頭張望目睹奇觀。忽然間,我神情恍惚頗受震撼。我看到一位絕世麗人,站在巍峨的山岩邊。

曹植此時很悠閑,東走走西看看。随意一瞥,卻在山岩邊上看到一位風華絕代的美女:女主人公洛神出場了。

此時曹植“精移神駭,忽焉思散。”,本來平和的氣氛,随着洛神的出場而高揚。

曹植寫洛神賦内容(曹植很會吊人胃口)4

乃援禦者而告之曰:“爾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禦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之所見也,無乃是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

援:拉、拽。禦者:駕車者,車夫。觌(dí):看見。

譯文:于是我拉着車夫告訴他說:“你看到那個女子了麼?她是誰啊,為何如此美豔?”

車夫回答:“我聽說洛水有一位女神名叫宓妃。大王您看到的女子,莫非就是洛神宓妃?她長得什麼樣子?我想聽您形容一下。”

通過這段對話可以知道,隻有曹植看到了洛神宓妃,車夫福緣不夠,看不到女神真身,隻好央求曹植給他講述一下洛神的豐姿,過過幹瘾也是好的。

洛神已經露面,按照一般寫法,下面就該是描寫洛神如何美麗如何綽約,以及觀者如何魂不守舍等等。

而曹植不是一般人,他在此處插入一段對話。又設置一個情節:車夫看不見洛神,需要曹植為他講述洛神的樣貌。

曹植真是善于把控讀者情緒,先是把讀者的情緒從平地推上高峰,又讓讀者于震驚之餘充滿疑問。

讀者難免向車夫一樣:我們也看不見洛神啊,快點說說她到底長什麼樣!

這是第一部分。整個這一段都是在鋪墊,簡短的文字卻有兩次情感的起伏和轉換。曹植對文字的把控能力、以及對文章結構的安排和布局已臻化境。

曹植在文中的開頭就把讀者的胃口吊足了,如果後面的内容要是不夠精彩,那可就現眼了。

好在曹植的才華和能力絕不會讓讀者失望,敬請期待下一篇。

未完待續。

喜歡此文請轉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