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滅韓國。
公元前231年,韓國南陽郡“假守”(即代理郡守)騰,向秦獻出他所管轄的屬地。騰被秦王政任命為内史,後又派他率軍進攻韓國。騰對韓國了如指掌,所以進展順利,于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俘獲韓王安,韓國滅亡。
2、滅趙國。
公元前229年,秦利用趙國發生大地震和大災荒的機會,又派王翦領兵攻趙。趙國派李牧、司馬尚率兵抵禦,雙方相持了一年。在緊要關頭,秦國使出殺手锏—離間計。王翦用重金收買了趙王的寵臣郭開,要他散布李牧、司馬尚企圖謀反的流言。
趙王輕信謠言,派人替代李牧。李牧在大敵當前的形勢下據不讓出兵權,趙王竟暗地派人逮捕李牧并處死了他,同時還殺掉了司馬尚。殺死李牧,無疑為秦軍亡趙掃清了道路。此後,秦軍如入無人之境,攻城略地,痛擊趙軍。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秦軍攻破邯鄲,這座名城落入秦國之手。不久,出逃的趙王遷被迫獻出趙國的地圖降秦。趙國實際上滅亡了。但是公子嘉卻帶着一夥人逃到代郡(今河北尉縣),自立為王。後秦軍在公元前222年滅燕國之後将其俘虜。至此,秦統一了北方。
3、滅燕國。
在滅趙的過程中,秦國大軍已兵臨燕國邊境。燕國君喜惶惶不可終日,眼見秦國掃平三晉,就要向自己殺來,卻無計可施。燕太子丹最終想出了孤注一擲的暗殺行動,即曆史上有名的荊轲刺秦王,時值公元前227年。
刺殺行動最終失敗,但是秦王政差一點死于荊轲的匕首下,他深恨燕國,立即增兵大舉進攻。公元前226年,秦軍攻下燕都薊,燕王喜與太子丹逃亡遼東郡。秦将李信率領秦軍數千人,窮追太子丹至衍水。
太子丹因潛伏于水中幸免于難。後來,燕王喜經過權衡利害關系,派人将太子丹殺掉,将其首級獻給秦國,想以此求得休戰,保住燕國不亡。燕王喜逃到遼東以後,秦軍主力就調往南線進攻楚國。公元前222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國在遼東的殘餘勢力,俘獲燕王喜,燕國徹底滅亡。
4、滅魏國。
公元前231年,魏景湣王迫于秦國的強大威力,主動向秦進獻出麗邑,以求緩兵。此時,秦王政正調集兵力準備向趙國發起總攻,不想分散兵力攻魏,就接受了獻地。這使得魏國又維持了數年殘局。公元前225年,就在秦軍主力南下攻楚的當口,秦王政派出年輕将領王贲,率軍圍攻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
魏軍緊閉城門,堅守不出。由于大梁城防經過多年修建,異常堅固,秦軍強攻不下。王贲想出了水攻的辦法。秦軍大批士卒被安排去挖掘渠道,将黃河、鴻溝的水引來,灌注到大梁。3個月後,大梁的城牆壁壘全被浸坍,魏王假隻得投降。魏國滅亡了。
5、滅楚國。
公元前228年,楚幽王死,統治集團發生内讧。幽王的同母弟猶,即位為哀王,但僅兩個多月,就被異母兄負刍的門徒殺掉了。楚王室更加分崩離析。就在楚國發生内亂的時候,公元前226年,秦王政不失時機地從北方伐燕前線抽調秦軍,南下攻楚,連續奪得楚國10餘個城池。
公元前224年,秦國與楚國的決戰就要開始了。秦王政先派年輕将領李信率20萬秦軍攻楚,被楚軍擊敗。後又派大将王翦率60萬秦軍攻楚。王翦入楚境後,并未馬上發動攻勢,度過了一年多的時間,秦軍對楚地的情況基本适應,士氣高昂,體力充沛。
同時,被調來抗擊秦軍的楚國部隊,鬥志漸漸松懈,加上糧草不足,準備東歸。楚軍一撤,王翦就抓住時機下令全軍出擊。秦軍一舉打垮了楚軍的主力,并長驅直入,挺入内地,殺死楚軍統帥項燕。
接着,秦軍攻占楚都壽春,俘虜了楚王負刍,楚國滅亡,時為公元前223年。公元前222年,剛在南方滅楚的大軍,又乘勝降服了越君,設置會稽郡。于是,長江流域全部并入秦的版圖。
6、滅齊國。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王政命令王贲揮戈南下,攻打東方六國中的最後一個:齊國。從春秋到戰國中期,齊是山東諸國中比較強大的一個。但是,公元前284年燕、趙、韓、魏、楚五國攻齊,尤其是燕将樂毅橫掃齊國,令齊國差點亡國,之後,齊國一直沒有複強。
公元前249年(齊王建十六年),剛毅不屈的君王後逝世,後勝任宰相。秦國迅速展開收買内應的活動,向後勝饋贈大量的黃金、玉器。後勝得了秦國的好處,就派出大批賓客相繼赴秦。秦國又對他們大肆賄賂,送給金錢、珍寶,讓他們回齊國充當内應。
他們說齊王建應西去朝秦,以表歸順,又說齊秦是姻親,根本不用備戰抗秦,也不要幫助三晉、燕、楚攻秦。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王贲南下伐齊,幾乎就沒有遇到過什麼抵抗。王贲率軍長驅直入,來到臨淄,齊王建與後勝馬上向秦不戰而降。齊國滅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