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坪山鄉依托資源優勢,在農業産業結構調整上下足功夫,在科技含量上做足功課,采取産業互補互通、多産融合等方式,扶持農業專業合作社實體運行、壯大。最大限度發揮土地可利用價值,有效采取生态種植與養殖有機結合,鼓勵群衆積極參與到特色高效農業産業發展中來,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促進當地專業合作社增産,群衆增收。
據了解,自星可原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成立以來,該合作社始終按照“高标準建設、高效化運作、高質量發展”作為目标奮鬥。合作社在“合作社 基地 農戶”模式基礎上,堅持基地示範和能人帶動,以實施循環農業為核心,推動農業協調、循環農業發展。對合作社成員實施統一種苗供應、統一農資供應、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檢驗檢測、統一産品銷售的“五統一”管理模式,秉持生态循環理念,通過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種養結合,建設從種植中藥材黃精到玉米、從發展養魚到養殖肉牛的循環産業鍊(将玉米稭稈通過發酵變成養肉牛的青儲飼料、肉牛糞便通過發酵制成有機肥,再種中藥材、玉米),構建”牛-魚-農”生态綠色、環保、有機、循環系統,打造“标準化、設施化、規模化、基地化”,打造建設農産品供給基地。
“合作社的基地上全是寶,下面種植的黃精是名貴的中藥材,這裡套種的水果玉米,每一畝有三千株的水果玉米,另外這個水果玉米賣了後,稭稈可以拉去養牛場當做青儲飼料使用。”星可原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副理事長婁正超說。
今年,在省農科院旱糧所的技術指導下,由旱糧所給合作社提供青儲玉米的種子,指導在黃精基地裡面套種青儲玉米,降低基地的管護成本,又能給種植的黃精起到一個遮陰的效果,達到增收的目的。同時,合作社從種植中藥材黃精到套種玉米、發展肉牛養殖,始終秉持和發揚生态循環理念,積極構建“種養結合”生态循環系統,達到綠色、環保、生态、循環的目标。始終不斷優化和提升生态循環能力,循環利用種植、養殖附屬物變成有機肥回歸土壤,持續循環土壤營養配方,提高了畜牧抗病能力,實現了種養結合産業經濟與綠色生态的“雙赢”。
合作社以種養結合新型模式推動農業協調、循環發展,挖掘農村特色,聚集資源,以農村産業為支撐,做優做強中藥材産業,帶動項目區群衆發展經濟,實現合作社盈利,助力農民增收。截止2022年6月,已發展黃精标準化規模化種植基地1000餘畝;黃精種苗基地50餘畝;黃精基地套種玉米500畝;大型淡水魚養殖基地2個;肉牛養殖場建設占地26.45畝,可養殖500頭,已養殖420餘頭肉牛。(文/圖 黃慶松 羅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