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萬物之本,有了陽光才有了地球上的勃勃生機。
我們每天一擡頭就能看見太陽,東升西落,每天都不會錯過。
但是,假如我告訴你:你看到的太陽不是現在的太陽,你會怎麼想呢?
有人說:嗨,這個我理解。太陽距離地球1.5億公裡,光速是每秒30萬公裡,所以算下來,我們看到的太陽是500秒,也就是8分20秒之前的太陽。
也對,也不對。
誠然,我們看到的太陽,是500秒前太陽表面的狀态。不過,太陽表面的狀态,其實是源自于太陽核心的變化。
我們知道,太陽能夠發光發熱,主要能源來自于氫聚變。
但是,氫聚變的發生條件非常苛刻,不僅要有大量的氫氣,而且要有超高的溫度和壓強。
雖然太陽的表面有将近6000℃,但是這個溫度用來觸發氫聚變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太陽表面的壓強,更是無法讓氫原子自發産生聚變反應。
因此,太陽的氫聚變都是發生在太陽内部。根據科學家探測,太陽的核聚變主要發生在内核。這個内核的直徑約為太陽整體的四分之一,也就是直徑大約30萬公裡的球體。
在這裡,太陽的溫度達到了恐怖的1500℃,壓強也有3000億個大氣壓。根據推測,這裡每秒鐘有6億噸的氫(不是原子,而是等離子體)發生核聚變,合成氦。
然後,被合成的氦會一點點擴散到太陽的外層,而外層的氫則會一點點湧入太陽核心,保持原料能夠持續供應。
而這些氦以及和氦一起産生的能量,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夠來到太陽表面,最後擴散到宇宙中,經過1.5億公裡,來到地球。
那麼,這些能量要經過多久才能從太陽核心來到太陽表面呢?
據科學家推測,這一過程大約需要幾十萬年的時間!
也就是說,我們收到的太陽的能量,其實早在幾十萬年前就已經産生了。
怎麼樣,是不是很神奇?宇宙中還有很多神奇的事等你去發現呢,快關注我,我們一起進行更多的探索之旅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