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幼兒勞動教育的相關指導。
1
健康領域
教師可以通過勞動來提升幼兒能力,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2
社會領域
在群體生活中,教師可以利用勞動教育來發展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可以怎麼做?
将勞動教育滲透到幼兒教育的每一個角落,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
1
種植園
每個班級都可以布置自己的種植角,由幼兒負責照顧一些小的盆栽或者蔬菜等。同時,幼兒園可以最大限度利用、挖掘場地,為每個班級開辟獨立的種植區,每個班級在分配到種植園之後,可由幼兒自主決定種什麼,從栽種都收獲,讓幼兒體驗勞動的快樂,感受豐收的喜悅。
2
一日活動
教師要将勞動意識形成、勞動習慣培養貫穿在一日活動中。如:晨間讓幼兒和教師一起進行活動前的準備工作;午餐讓值日生分發餐具;午休時自己穿脫衣服、整理床鋪;活動後收拾整理場地、材料;值日生照顧植物角,等等。
3
區域遊戲
遊戲是幼兒園最基本的活動方式,也是樹立幼兒勞動意識、培養勞動能力非常有效的途徑。在遊戲中,教師可以随情節推進将勞動意識滲透其中。如:遊戲前要和同伴一起布置遊戲情境,自己穿戴角色服飾,遊戲後要把所有遊戲材料歸類擺放整齊;在區域遊戲中,設置“生活區”,讓幼兒模拟進行勞動,洗衣服、曬衣服、收衣服、疊衣服等。
4
主題活動
在組織主題活動時,可以邀請一些當醫生、警察、環衛工人等職業的家長,向幼兒介紹自己的工作,讓幼兒了解自己的親人以及給自己生活帶來便利的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價值,激發了幼兒尊重勞動者、熱愛勞動的情感。
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節日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更具系統性。如,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後,許多幼兒園都開展了“勞動最光榮”系列主題活動,熱烈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包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幫媽媽做家務”“我是勞動小模範”等多項主題活動。
5
家園合力
幼兒園可利用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告家長書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培養幼兒勞動習慣的重要意義,要求家長在家中也要讓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家長還應有意識地帶領幼兒參觀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讓幼兒明白勞動沒有貴賤之分,每位勞動者都是值得被尊重的。
如何培養?
1
自理能力
1.用針線縫制布袋、抹布,墊子,鍛煉孩子手、腦、眼動作的協調能力。
2.自己淋浴、擦身、換衣。
3.中午給食:抽簽到食堂幫廚,學生自己完成餐桌擺放、飯菜分配、收送餐具等。
4.打掃衛生:學校提供100多頁的打掃方法指南,詳細說明工具名稱、使用方法,學生要自己完成校園環境的打掃工作。
5.廁所教育:學生每天都要打掃廁所,一方面可以學習廁所的打掃方法,另一方面是教育學生各種工作都有辛勞和厲害的地方,工作沒有貴賤。
6.養小動物成為必修課,主要是讓孩子體會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美妙。而且,這個規定是從明治大正時期的學校就定下來的。
7.種菜養花:有條件的學校會有一片小花園,或者小菜園。沒有條件的,會用花盆代替。另外還有一些學校會跟政府借用一塊地來做種植教育,比如在政府規定的公園裡,河堤邊上等。
8.午休時自己鋪床。
9.放學時自己收拾書包、更衣換鞋後離園。
10.畢業時清洗課桌椅,将幹淨的學習環境留給學弟學妹。
2
年齡段訓練
9-24個月:可以給孩子一些簡單易行的指示,比如讓寶寶自己把髒的尿布扔到垃圾箱裡。
2-3歲:可以在家長的指示下把垃圾扔進垃圾箱,或當家長請求幫助時幫忙拿取東西;幫媽媽把衣服挂上衣架;使用馬桶;刷牙;澆花(父母給孩子适量的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歲:更好地使用馬桶;洗手;更仔細地刷牙;認真地澆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寵物;到大門口取回地上的報紙;睡前幫媽媽鋪床,如拿枕頭、被子等;飯後自己把盤碗放到廚房水池裡;幫助媽媽把疊好的幹淨衣服放回衣櫃;把自己的髒衣服放到裝髒衣服的籃子裡。
4-5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并能獨立到信箱裡取回信件;自己鋪床;準備餐桌(從幫家長拿刀叉開始,慢慢讓孩子幫忙擺盤子);飯後把髒的餐具放回廚房;把洗好烘幹的衣服疊好放回衣櫃(教給孩子如何正确疊不同的衣服);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并能幫忙擦桌子;鋪床/換床單(從幫媽媽把髒床單拿走,并拿來幹淨的床單開始);自己準備第二天去幼兒園要用的書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種第二天上學用的東西);收拾房間(會把亂放的東西撿起來并放回原處)。
6-7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并能在父母的幫助下洗碗盤,能獨立打掃自己的房間#石家莊身邊事##教育微頭條##幼兒教育大家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