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楊秋月
過去一年遭遇寒冬的“空氣淨化器”市場,讓一些看好“霧霾經濟”的公司受挫了。
旗下擁有空氣淨化器品牌Blueair(布魯雅爾)的聯合利華就是其中之一。1月31日,聯合利華發布了2018年财報,公司全年銷售額達510億美元,同比增長2.9%。其中美妝個護業務銷售額為207億美元,同比增長3.1%;食品飲料業務銷售額為202億美元,同比增長2%;家居護理業務同比增長最快達4.2%,銷售額為101億美元。
報告中特别指出Blueair影響了中國市場的業績。“公司高端品類的創新以及電商業務的增長推動了中國市場業績增長,但是由于中國空氣質量的改善,Blueair面臨的壓力和挑戰抵消了部分增長。”聯合利華在财報中稱。
來自瑞典的空氣淨化器品牌Blueair創立于1996年,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在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地銷售。為滿足亞太地區需求增長,2003年Blueair将部分生産能力轉移到中國。據Blueair方面稱,2015年開始品牌中國銷售增長率高達2位數,全球超過70%的銷售來自中國。
看上了Blueair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聯合利華在2016年12月正式完成了對Blueair的百分百收購,并計劃将品牌銷售從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拓展至其他市場。
不過,随着空氣淨化器市場的競争加劇、國産品牌崛起以及空氣質量的相對改善,中國空氣淨化器市場正在遭遇“寒冬”,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Blueair在華的發展。
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空氣淨化器市場都呈現銷售下降趨勢。
以北京地區為例,中怡康的線下監測數據顯示,2015-2018年,北京地區空氣淨化器市場零售量和零售額均呈下降趨勢。2015年北京市空氣淨化器市場零售量占比達到21.9%,零售額占比24.7%;2016年則分别跌至17.2%和20.4%,2017年跌幅繼續。線上渠道中,2018年“雙11”期間空氣淨化器線上銷量45.6萬台,同比下滑33.8%,銷量額為7.9億元,同比下滑39%。
除了産品功能單一、同質化競争嚴重對空氣淨化器銷量産生影響,國産品牌的崛起也對Blueair等進口品牌造成壓力。根據前瞻産業研究院的2017年的數據,外資品牌仍占據我國空氣淨化器市場的大半江山,但國産品牌亞都超過不少外資品牌排名第四,蘇泊爾也擠進了前十。此外,在品牌關注度方面,小米位列第一,352、三個爸爸、亞都、格力等表現不錯。
業界認為,由于空氣淨化器品類在中國市場滲透率較低,市場仍有較大增長空間。功能多元細分、差異化定位的空氣淨化器産品或許能從單一飽和的模式中實現突破。
聯合利華也在積極與中國本土平台合作,推動Blueair産品的創新。2018年5月聯合利華個人清潔品類市場總監趙文峰曾對界面新聞透露,聯合利華正積極與天貓新品創新中心合作,依托大數據研發以抗霧霾、抗污染為賣點的全新産品線,其中包括空氣淨化産品系列。
此外,聯合利華在2018年财報中也介紹了各業務部門的發展情況。
美妝與個護闆塊,護膚方面增長顯著,主要得益于凡士林(Vaseline)系列的品牌更新、個護品牌Love,Beauty&Planet對環保有機趨勢的迎合,高端品類取得了雙位數增長,得益于彩妝品牌Hourglass、天然護膚品牌Ren、護發品牌Living Proof、護膚品牌Kate Sommerville的推動。但口腔護理仍面臨競争壓力。
食品飲料闆塊,高端冰淇淋品牌Magnum以及Ben&Jerrys銷售增長顯著;茶葉品類在印度等新興市場發展較好。
此外,家居護理闆塊,調整品牌溝通策略的洗潔精sunlight加快增長,織物護理方面,中國和印度消費者對Comfort金紡仍然非常青睐,液體洗滌劑Surf Excel Matic在印度市場也很成功。
“加速增長仍是聯合利華未來的首要任務。”聯合利華CEO Alan Jope表示,公司将通過強化組織、投資組合以及數字化轉型加速發展。Alan Jope曾是聯合利華美容與個人護理業務總裁,他接替去年底宣布退休的時任CEO Paul Polman,在2019年月1日正式出任CEO。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