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社會上,有好多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為了給他們打拼一個好的未來,不得不放棄陪伴他們成長的時光。
而有些父母,卻是因為重男輕女的落後思想,才會把年幼的女兒棄之不顧。
潘潔(化名)就是那個被父母抛棄的女孩。
02
潘潔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村家庭,她的出生并沒有迎來父母的歡喜,反而自己成為了他們口中的累贅。
潘潔的父母是典型的重男輕女,他們一緻認為,女兒早晚是要嫁人的,所以他們前期的付出終究會是白白浪費。
盡管一家人的生活已經非常貧困了,但是潘潔的父母卻執意還要再生一個孩子,因為他們想要一個男孩來傳宗接代。
重男輕女的思想腐蝕了人心,這種落後的思想讓他們覺得隻有男孩才能成為家庭的代表,而女人隻有生了男孩才能臉上有光。
潘潔的父母不考慮現狀,固執地要賭這百分之五十的概率,好在結果是皆大歡喜的,他們的第二胎如意地生了一個男孩。
潘潔的弟弟潘陽(化名)出生以後,她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自己隻比弟弟大兩歲,卻要承擔着不該她這個年齡所要承擔的事情。
潘潔的父母對她不管不顧,這使得年幼的她早早學會了看别人臉色,甚至總是去讨好别人,為的隻是能換來一口吃的。
因為家庭條件不好,所以吃不飽飯是常有的事,而且父母凡事都先考慮潘陽,這讓原本就吃不飽的潘潔更是吃得有一頓沒一頓地。
這種生活水平下,不僅潘潔吃不飽,就連潘陽也嚴重的營養不足,看着自己的兒子那麼瘦弱,潘潔的父母決定帶着兒子進城投奔他們的表親。
于是他們簡單地收拾了一下行李,便帶着潘陽去了城市生活,而潘潔卻被父母留下來交給老人照顧,看着遠去的父母,任憑潘潔怎麼哭求都于事無補。
時間一晃十六年過去了,潘潔在爺爺奶奶的照顧下已經成長為二十多歲的姑娘了。而這些年,潘潔的父母一直都沒有問過潘潔的情況。
潘潔看着年邁的爺爺奶奶。不忍再看他們為了錢而勞心了,她想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了,該是時候掙錢照顧爺爺奶奶了。
可是在農村根本沒有發展的途徑,村裡留下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孩子,年輕的人都去大城市闖蕩了,所以潘潔也想到大城市去尋找機會。
就這樣,潘潔拿着爺爺奶奶省吃儉用存下的一千塊錢,隻身一人來到了城市拼搏。可是想要在城市立足,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潘潔剛到城裡的那幾天,因為錢不夠所以沒有地方住,隻能背着行李在車站附近找地方休息。她曾想過找她的父母幫忙,可是這個念頭很快就被潘潔打消了。
潘潔四處尋找工作的機會,經過了幾天的努力,她找到了一個可以包吃包住的工作,雖然工資不高,但是這份工作既可以解決她的吃住問題,又可以讓她賺錢,對于現在的她來說,這也是一份千載難逢的好機遇了。
就這樣,潘潔在城裡慢慢地穩定了下來,她自己每月的開銷不多,所以每月她隻給自己留下幾百塊錢,剩下的全部都寄回了老家,給她的爺爺奶奶了。
忽然有一天,潘潔的父母找到了潘潔的住處,就這樣不請自來了。潘潔吃驚地看着門外的父母,但是她并沒有問父母是怎麼找到她的,因為她知道,他們肯定是從爺爺奶奶的口中得知的。
潘潔與父母一别就是二十多年,彼此之間自然是沒有感情可言的,甚至感覺十分的生疏。所以潘潔并沒有讓父母進屋的意思,隻是在門口問他們找自己有什麼事。
而她的父母見狀卻責怪她越大越沒禮貌,然後順勢推開潘潔,徑直走進了屋裡。潘潔隻好無奈地關上了門,然後對他們說:“有事快說,别浪費我的時間!”
聽着潘潔生硬的語氣,她的父母也就沒有再多說什麼,而是直奔主題。他們告訴潘潔,他們這次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跟潘潔商量自己養老的事情。
聽完父母的用意,潘潔不禁笑出了聲,她告訴父母要養老找潘陽,這事跟自己沒關系。面對潘潔的冷言冷語,潘潔的父母一怒之下罵她是不孝女,并說現在隻是讓她出一半的養老費她都不願意,以後更是指望不上她。
潘潔無故挨罵,瞬間暴跳如雷,她對着自己的父母喊道:“我不孝?我隻孝順我該孝順的人,那就是把我養大的爺爺奶奶!你們當初隻帶弟弟進城生活,把我扔在鄉下整整十六年,這些年你們對我不聞不問,現在養老想起我了,你們都沒有養育過我,現在憑什麼讓我AA你們的養老費!”
看着如此抓狂的潘潔,她的父母卻還執意要讓她拿錢,并強調孝敬父母是她這個當女兒應盡的義務。
看着蠻不講理,自私自利的父母,潘潔沒有再跟他們繼續争辯,而是直接把他們轟出了門外。這件事過後,她搬了家,新的住址她沒有告訴任何人,她依舊每月都會給爺爺奶奶寄錢回去,隻是跟她的父母徹底斷了聯系。
03
父母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往往會伴随他們一生,這個世界上,有些人根本沒有資格做父母,他們并沒有盡到養育子女的責任,所以他們也不配獲得子女的尊重。
通過潘潔的故事,我們應該要明白下面這兩個道理:
一、父母對待兒女應該一碗水端平,不要受到腐朽思想的侵蝕。
重男輕女是老一輩的封建思想了,可是至今還是有很多的地方延續了這種腐敗的思想。
現在社會,是男女平等的。很多事情不僅隻有男人才能做到,女人甚至會比男人做得更好。
有些人執意地想要兒子,覺得隻有兒子才可以延續香火,傳宗接代,而女兒早晚都會嫁人,到時候就是嫁出去的女兒 潑出去的水,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女兒就都成了别人的了。
可是等到他們老了,需要别人照顧的時候,往往留在自己身邊時間最長的還是自己的女兒。所以不要等到自己需要養老了,才想起女兒,别讓她們寒了心,失了孝。
做父母的,想要一碗水端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自己盡了全力了,做兒女的也是能夠體會到的。
兒子也好,女兒也罷,都是自己的孩子,都應該享受到父母的疼愛。不要讓封建思想侵蝕自己,更不要讓自己的偏心,毀了另一個孩子的一生。
二、孝敬父母是每個子女的責任,但是這并不是所以子女都應盡的義務。
做子女的,都應該盡自己的全力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孝順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是每個兒女應盡的責任。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育成人,我們要做到的就是讓他們老有所依。不敢說讓他們榮華富貴,卻能保證讓他們安度晚年。
但是有些人,雖然為人父母,但卻沒有資格享受子女的孝心。因為他們沒有盡父母對子女的養育之責。
這些父母認為,生兒育女,就是為了給以後的自己養老,至于孩子如何長大成人,以後該如何生存,這些他們完全不關心,也根本不會考慮自己強加給子女的壓力,會給他們帶來多大的困擾。
俗話說,母慈子孝。隻有父母慈愛,兒女才會孝順,而面對那些自私自利,蠻不講理,甚至根本沒有養育過自己的父母,從我們的内心深處,是不願贍養他們的,這些父母也不配讓我們為之付出孝心。
就像潘潔的父母,因為重男輕女,所以她從小就體驗了不公平的待遇,同樣都是父母的孩子,可是潘潔卻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愛,甚至連飯都吃不飽。
更過分的是,她的父母擔心兒子的身體,竟然抛下年幼的潘潔,隻帶兒子進城生活。他們就沒有考慮過潘潔。
潘潔父母的這一行為,可以說是完全不顧她的死活,一心隻為了兒子能夠健康成長。而當他們年老以後,為了減輕兒子的負擔,他們竟然提出讓潘潔平坦養老費用。
潘潔拒絕贍養父母,這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父母沒有養育她成人,更是不管她的生死,
面對這樣的父母,任何人都會選擇置之不顧的。
文/風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