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楚國荊山腳下有一個村子,叫卞家村,村裡住着一戶開采玉石的人家,這一年,他們家又生了個胖大小子,父親給他取名叫卞和,卞和從小就跟着父親在荊山上采玉,慢慢地熟悉了各種玉石。
卞和一天天長大了,有一天,太陽落山時,他無意間向山上望去,看到一個地方有一片很亮的光,光芒耀眼,他覺得很奇怪,就天天看,甚至還到看見亮光的地方去找,可是山那麼大,要找到發亮光的石頭談何容易?随着時間的推移,卞和想找到石頭的心思與日俱增,他茶飯不思,也不跟着父親到山上采玉石了,最後父親拗不過他,隻好讓他自己去找那塊石頭。卞和就索性山上山下地跑,不停地做标記,慢慢地,卞和離放光的地方越來越近了。
歲月如梭,光陰荏苒,卞和找石頭已經快三年了,他也從一個懵懂少年長成了大小夥子。有一天,卞和看到一隻鳳凰飛來,落在一塊石頭上,後來這隻鳳凰每天都在這塊石頭上落腳,卞和再觀察,光亮就在鳳凰落腳的地方——功夫不負有心人,卞和終于找到了夢想的石頭。他把石頭從山上弄下來,給父親和村裡的人看,他們都覺得這是塊普通的石頭,沒有任何特别之處,并認為卞和入魔了,大家也不再搭理他。可卞和仍不放棄,他覺得石頭裡面一定有絕世珍寶,可是又不能破開,怕破壞了裡面的寶玉。卞和想,國君那裡識貨的人多,一定會發現裡面的寶貝的,于是他辭别父母,帶着石頭到了京城。
楚國當時在位的是楚厲王,他讓鑒定玉石的官員鑒定卞和獻上的石頭,玉師鑒定後認為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楚厲王大怒,認為卞和有意欺騙侮辱他,就命人把卞和的左腳砍了去。卞和雖然被砍去一腳,可他毫不後悔,他确信自己找到的就是一塊稀世珍寶,他仍期望着有識貨的人能認出他這塊玉。
楚厲王死後,楚武王繼位,卞和又去獻玉,這次,鑒玉師仍認為卞和獻的是塊普通石頭,卞和又被砍去了右腳。可他還是不死心,天天抱着那塊石頭,夢想着有人能認出這是寶物。
自向武王獻玉之後,五十多年過去了,卞和變成了白發蒼蒼的老頭,楚國的國君也換成了楚文王。卞和又想去獻玉,可自己年紀大了,再加上雙腳被砍,跟本去不了京城,他就抱着玉石,在荊山下哭啊哭,這樣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淚都流幹了,血都哭出來了。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傳到了文王的耳朵裡,文王覺得奇怪,就派人去調查,調查的人見到卞和後,說:“天下被砍去雙腳的人多了去了,為何獨你在這裡悲傷哭泣呢?”卞和說:“我不是為我自己哭,我是因為天下人不識貨,把寶玉當作石頭,把忠誠的人當成騙子而哭泣啊!”調查人員回宮後,如實向文王彙報了卞和的話,文王令人把卞和請來,讓玉匠把石頭剖開,裡面果然有一塊晶瑩剔透的美玉。楚文王又讓玉石匠把美玉精心加工成玉璧。為表彰卞和的忠勇真誠,楚文王便把玉璧命名為“和氏璧”,并賜大夫之祿給卞和以養終身。
朝秦暮楚貓:
卞和獻玉的傳說,《史記》、《韓非子》等均有記載。卞和發現玉石的地方,曆來也沒有統一的說法,但最可能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荊山(楚山),位于湖北省南漳縣,一個是獨山,位于河南省南陽市。
卞和吃盡苦中苦,獻玉成功,除了他高超的鑒玉技巧之外,還與他堅韌不拔、永不言棄的精神有關,所以後人給了卞和很高的評價,一是尊其為“白玉祖師”,奉為“白玉真人”,要知道,能被奉為“真人”的,曆史上沒幾個,當然,給自己臉上貼金的除外。一是被尊為東西南北中五路财神中的中财神,因其沒有雙腳,不能走路,被尊奉為“坐地财神”。
自楚厲王最後一年到楚文王初年,前後共計52年,以最短的時間來計算,即使卞和第一次獻寶時年齡在20歲的話,獻寶成功時,他也有72歲了,在古代,也算高壽了。當然,傳說不能當成曆史,也許曆史上真有那麼一件事,不過随着衆口相傳,有些變化罷了。
和氏璧到底是什麼材質的,也是衆說紛纭:白玉、獨山玉、藍田玉、瑪瑙、岫玉、月光石、拉長石、翡翠等,但可以肯定是,此種寶玉極稀少,且色彩絢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