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的研究指出,長時間暴露在高二氧化碳含量(酸化)的海水中,可能會腐蝕覆蓋在埃氏寬瓣鲨皮膚表面的齒狀鱗片(盾鱗)。
人類活動導緻海洋中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海洋環境日趨酸化,這對其中生活的野生動植物構成了潛在影響。雖然此前已有不少關于酸化海水對物種影響的研究,但觀察到在酸化海水中長期暴露會腐蝕鲨魚的盾鱗,還是首次。
作者發現,三頭埃氏寬瓣鲨在酸化海水中生活九周後,平均有25%的盾鱗受損;而另外三頭生活在非酸化海水中的對照組鲨魚,這一比例隻有9.2%。
作者認為,這種腐蝕可能會損害鲨魚皮膚的保護作用,影響敞水性鲨魚的遊動能力,因為盾鱗表面會影響鲨魚遊速。作者還推斷,鲨魚牙齒可能也會出現類似腐蝕,因為鲨魚牙齒與盾鱗的結構和組成均相同,這可能對鲨魚攝食造成不利影響。
此外,作者還讓36頭埃氏寬瓣鲨分别在酸化海水中生活了不同時間。結果發現,這些鲨魚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有所增加,但同時碳酸鹽的濃度也有所升高——鲨魚可能以此防止血液進一步酸化。這一發現表明,這些鲨魚或能進行自我調整,以适應酸化海水的環境。
編輯:沈湫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