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學數學圓錐的體積試講

小學數學圓錐的體積試講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5-29 03:27:04

小學數學圓錐的體積試講(順德數學之窗龍江城區中心小學林雅靜老師圓錐體積課例分享)1

  教學點評

  《圓錐的體積》這部分知識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後一部分内容,也是人們在日常生産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幾何形體,教學好這部分的内容,有利于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接下來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上好《圓錐的體積》這部分的内容在本單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學生在此之前已學習了圓柱的體積計算,在教學中我們要大膽放手讓學生操作,借助小組合作探讨的形式,讓學生在研讨中自主探索,發現問題并運用學過的圓柱知識遷移到圓錐上來,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龍江城區中心小學林雅靜老師帶來的《圓錐的體積》一課主要體現了如下的特點:

  1.在新知與舊識之間架起橋梁

  林老師充分利用原有知識推動新知識的學習,要求學生大膽借鑒前面的學習方法來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學習方法的借鑒,不僅使本課的教學變得輕松,同時有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這種學習策略,有利于培養學生獲取有價值的線索。上課伊始,就讓學生回顧已學過的知識,先讓他們猜一猜,圓錐的體積可能跟誰有關系,應該怎樣計算?并嘗試引導學生把圓錐的體積與圓柱體的體積聯系起來,抓住兩者的内在聯系,為學習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作了很好的鋪墊。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課标(2011版)》在“課程總目标”中明确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獲得适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在教學中,林老師積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組合作交流,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實驗過程,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敢于質疑,樂于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她非常重視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始終是活動的主體,老師則是這一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同時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态度去對待這個實驗,實事求是,認真分析自己操作實驗出現了和别人不太一樣的結論的原因,培養學生科學實驗觀。學生主動經曆了觀察、發現、合作、探究的過程,既能達到圓滿地推導出了圓錐的體積公式,又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發揮。

  當然“課無完課”,本課在兼具諸多亮點的同時,亦有所缺憾:

  1當學生上台展示、彙報合作學習成果時,是不是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比如“人人通空間”的課堂随拍功能,讓後面的同學更加清楚地看到操作過程呢?

  2學生實驗用具有一定的實際限制,并未提供不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使學生有探索思考的空間較小,不利于學生思維的充分發展。

  以上之言,僅供參考!

  點評教師:廖子金(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五洲小學)

小學數學圓錐的體積試講(順德數學之窗龍江城區中心小學林雅靜老師圓錐體積課例分享)2

  廖子金 梅州市梅江區五洲小學教師。廣東省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學科帶頭人,廣東省“數字教材專家庫成員(教學一線實操型)”,科大訊飛AI應用教研院特聘專家,梅州市楊志東名師工作室技術專家,梅州市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獲得者。

  多年來一直緻力于輕松課堂、兒童數學等研究與實踐,教學風格輕松、民主,深受學生喜愛。執教的課例《百分數的認識》被評為“2021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深度融合探索成果獎,《可能性》、《用字母表示數》分别被評為省級優課、省級“基礎教育精品課”,《2、5倍數的特征》《百分數的認識》分别獲省三等獎、省二等獎。多次參加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曾獲小學數學說課區一等獎、小學數學優質課區二等獎。撰寫的讀後感獲第三屆全國中小學教師讀寫比賽二等獎、廣東省二等獎。制作的多個課件、微課榮獲省、市級獎勵,錄制的微課連續三年在“中國移動同步課堂杯”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征集與應用評比活動中榮獲優秀獎,《奇妙的剪紙》在廣東省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展示交流活動中被評為優秀作品,《奇思妙想學量詞》、《字母表示數》在第五屆、第六屆粵東微課大賽中均獲一等獎。

  01個人簡介

小學數學圓錐的體積試講(順德數學之窗龍江城區中心小學林雅靜老師圓錐體積課例分享)3

  林雅靜老師 小學科學二級教師,鎮優秀課改教師,學校的骨幹青年教師,擔任六年級數學教學工作。基本功紮實,先後多次承擔學校、鎮,區級的展示課,獲得好評。多次參加課堂教學比賽、說課比賽均獲佳績。曾獲小學數學說課比賽佛山市二等獎。還積極投身教學研究中,參與多項國家級、省級、區級的課題研究。

  02教學視頻

  03教學反思

  《圓錐的體積》是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内容,圓錐的體積是學生在認識圓柱體積以及圓錐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在2022年3月18日我執教了《圓錐的體積》一課,本節課我設計了二個教學目标。第一個目标是讓學生經曆圓錐體積探究的全部過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實際操作中體會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之間的關系。第二個目标是讓學生能夠通過圓錐的體積公式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小學數學圓錐的體積試講(順德數學之窗龍江城區中心小學林雅靜老師圓錐體積課例分享)4

  一、教學心得和亮點

  (一)複習舊知引入,鋪設思維台階

  先回顧長方體、正方體還有圓錐的體積推導過程,讓學生總結出推導體積公式可以選擇的測量方法。(測量和轉化)為本節課的成功教學奠定了基礎。

  (二)動手操作有魅力,實踐才會出真知

  數學不僅是思維科學,更是實驗科學。在實驗中不僅能讓憑空的猜想變成現實,更能成為結論,小組合作的方法同時也會培養學生樂于學習,勇于探索的情趣。讓學生真正成為活動的主動者,才能讓學生真正地感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讓每個學生都經曆“提出猜測--設計實驗--動手操作--得出公式”的自主探究學習的完整過程,我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學具——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組與組之間圓柱和圓錐大小是不一樣的),用準備好的沙子或者裝水的方法,看幾個圓錐的體積才能把圓柱裝滿或者驗證裝滿的圓柱可以給圓錐倒入幾次。教學中學生真正地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大膽猜測并且動手驗證。尤其是特殊組的同學發現他們的規律和其他組不一樣的時候,小組之間展開了激烈的讨論,突出了等底等高的重要性,隻有在等底等高的條件下,圓柱的體積才是圓錐體積的三倍。在此過程中,學生始終是一個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

  (三)教師演示,突出本節課的重點

  在學生操作結束後,教師進行追問:“如果不等底等高的情況下,實驗的發現成立嗎?”并且由老師做操作演示,讓學生具象的理解不等底等高情況下,圓錐的體積不一定等于圓柱體積的1/3。

小學數學圓錐的體積試講(順德數學之窗龍江城區中心小學林雅靜老師圓錐體積課例分享)5

  二、教學反思和不足

  (一)引入操作實驗過渡不自然

  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究等底等高圓柱和圓錐之間的關系。如果在上課一開始能夠通過一個動畫(啄木鳥把一個圓柱削成一個等底等高的圓錐,再把削掉的部分補回去變成原來的圓柱的動畫過程),通過這個動畫發現圓柱變成圓錐體積很顯然減少了,到底減少了多少?圓錐的體積與圓柱有沒有關系?在什麼前提條件下有關系?有怎樣的關系?這一系列的問題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強烈欲望。

  (二)練習跨度過大,不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練習應該從先利用圓錐體積公式計算體積到解決問題中。再去解決等底等高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隻有在基礎認知形成之後,才會上升到深層次的理解,而不能打亂順序,我設計的練習跨度過大,容易導緻學生的認知混淆。

  教學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把教學工作做實,做細才會讓學生在藝術的熏陶中掌握技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