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為兩栖動物,體表有許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稱癞蛤蟆、癞刺、癞疙寶。人工應該怎麼養蛤蟆呢?
一、建養殖場
場周圍設圍欄1米高。内設養殖池、産卵孵化池。面積大小以規模而定。保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池中或池邊留空地種植草坪或蔬菜,池中适量投養水生植物。飼養黃粉蟲、蠅蛆、蚯蚓或安燈誘蟲增加餌料
二、繁殖
捕養中華大蟾蜍、花背蟾蜍和黑眶蟾蜍做種。成蟾在10℃産卵,每次産卵約5000粒,放孵化池中,水溫18~24℃經3~4天孵出蝌蚪,加強飼養。
三、放養密度
每平方米小蝌蚪2000~4000隻;20天減為500~1000隻,幼蟾蜍30~40隻。按不同發育階段分池分群飼養。
四、飼料配制
剛孵出的小蝌蚪5天後以熟蛋黃、水蚤等新鮮适口餌料,日喂2次。幼蟾飼喂蠅蛆、蚯蚓、黃粉蟲、球藻餌料。成蟾蜍食量大,可采用豆餅、糠麸、面粉、魚粉、槐葉粉配合飼料。
在我國蛤蟆分為中華大蟾蜍和黑眶蟾蜍兩種。從它們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則是我國緊缺的藥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