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關正明(1929年- 2009年7月12日),京劇老生演員。原名關寶永,曾用名關名立(關名玄),浙江杭州人,滿族。自幼愛好京劇,1940年進入上海戲劇學校正字班學戲,由關盛明為其開蒙。由于天賦好,接受能力強,十個月後即登台演出《二進宮》等劇,還參加了電影戲曲片《古中國之歌》的拍攝,與顧正秋并列為戲校尖子,在尚未出科時就初露頭角。
圖:在1954年加入武漢市京劇團,同年拜馬連良為師。并任三團團長。與高盛麟、高百歲、郭玉昆、李薔華等長期合作。他不但擅演《失空斬》等老生傳統劇目,還長于編演新戲,創新腔。在五六十年代,編演的劇目有《關漢卿》、《楊繼盛》、《二子乘舟》、《宋江題詩》及現代戲《紅軍遠征》、《焦裕祿》、《柯山紅日》等。
圖:關正明扮相清秀,嗓音高亢圓潤,戲路較寬,功底深厚。其不囿于舊的框籬,特别擅長唱功,在咬字上多用湖廣音,韻味古樸,在運腔上,大膽使用旋律變化複雜的新腔,既吸收了譚派的亮音,又學習馬派的潇灑,又借鑒了言派的委婉清雅,并且不斷在餘、楊兩派中汲取蒼勁韻味的營養,以麒派的做、表為基礎不斷的發展,逐步形成自己甜淨委婉,細微含蓄,剛柔相濟,俏麗多姿的獨特藝術風格。
圖:演出的每一傳統劇目均有他自成一格的獨特唱腔和表演,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常演劇目《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谡》、《甘露寺》、《借東風》、《洵陽樓》、《紅鬃烈馬》、《奇冤報》、《舉鼎觀畫》、《李陵碑》、《桑園會》、《四郎探母》、《搜孤救孤》、《戰太平》、《定軍山》、《珠簾寨》、《寶蓮燈》、《汾河灣》等傳統戲,以及《關漢卿》、《宋江題詩》等新編古代劇。
圖:83歲的關正明2009年7月12日與世長辭關老生前曾留下遺書,不舉行遺體告别儀式。遵照關老遺願,17日上午9時至11時,武漢戲劇界人士及票友數百人齊聚在武漢京劇院,舉行簡單肅穆的追思會,緬懷這位藝術家。著名海派清口演員周立波專程從上海趕來,與“老爸”關正明作最後的告别。
圖:兒子關棟天肅穆地站立一側,“一家關楊宋書顯漢風,衆長失空斬已然絕響”——挽聯恰恰描摹了關正明一生的輝煌,而靈堂四壁懸挂的各類劇照,靜靜地訴說着他舞台上的榮光,最顯眼的莫過于他早已親筆寫下的《後事》一文,流露出豁達大度的人生情懷:“我走了,不是一切從簡,而是一切都免,不要墓地,不立碑,不設靈堂,免遺像,不發訃告……家裡一切如常,不要有白事的氛圍。
圖:前來吊唁的人絡繹不絕,人人手持一支雛菊,對着關老的遺照深深鞠躬。 90歲高齡的著名京劇演員、有着“南猴王”美譽的郭玉昆來了,他拄着拐杖,來看“老弟”最後一眼;朱世慧等也來了,他們來送“關老爺子”最後一程,“關老平易近人、和藹可親,隻要有好的京劇新人他都要推介”。
圖:海派笑星周立波也專程從上海趕來吊唁。與關老親若父子的周立波回憶起關老時說,“認識‘老爸’二十多年了,他在上海時,我幾乎和他天天見面。一直覺得他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藝術家,對我們小輩非常好,從來不擺架子。今天我看到了‘老爸’的遺囑,從字裡行間仍可見到‘老爸’潇灑從容的樣子”。與關棟天一樣,周立波也是帶着遺憾來送關老最後一程的。“‘老爸’去世當天,我和大哥(關棟天)在上海演出,沒能趕來見最後一面。
(圖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