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曾說:人生有三大恨,一恨鲥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
這句話出自她晚年研究《紅樓夢》的結晶《紅樓夢魇》。
實際上她并不是最早研究《紅樓夢》的女作家。
比她還早100多年,就有一位女詩人在逆境中續小說《紅樓夢》為《紅樓夢影》,并得到後世極高的評價。
她,便是現代文學界公認的“清代第一女詞人”顧太清,也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說家。
她,嘗盡世态炎涼,笑對生活磨難,寄情思于詩詞文學,獲得了人生的超脫,也活出了女性在逆境中超凡脫俗的風采。
▲西林春(劇照)
01
我就是我,是顔色不一樣的煙火
顧太清原姓西林覺羅,名春,字子春,号太清,常自署西林春或太清春。
那她又為何姓顧呢?此事,說來話長。
顧太清本出生名門,祖父是雍正朝權臣大學士鄂爾泰的侄子、提督鄂善之子、甘肅巡撫鄂昌。
不幸的是,因祖父鄂昌受文字獄牽連獲罪,她出生時家族早已衰敗,生活坎坷。
11歲時便父母雙亡,流落江南被蘇州的姑父姑母撫養長大。
但她又是幸運的的。家族雖然落魄,但家學從未中斷,從小就給她極好的詩詞文化教育。
幾經紅塵漫路,幾番南北逆轉。繁華落盡,但詩情盛名還在。
一首《江城子》,便讓她詞名鵲起:
花開花落一年中。惜殘紅,怨東風。
惱煞紛紛如雪撲簾栊。坐對飛花花事了,春又去,太匆匆。
惜花有恨與誰同。曉妝慵。忒愁侬。
燕子來時紅雨已濛濛。盡有春愁銜不去,無端底,是遊蜂。
顧太清的詞句靈氣動人,偏又豪氣驟生,在江南閩秀文壇中頓成魁首。
詩詞,為她帶來一段曠世良緣;而良緣,就是她将本姓改為顧姓的原因。
原來,顧太清的堂姑(鄂爾泰的孫女)是乾隆帝五子榮親王永琪的嫡福晉,顧太清因此結識了榮親王的孫子奕繪。
▲永琪(劇照)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精通詩詞的兩人常互相唱和,情愫漸生,渴望終生相攜、相伴。
但是,罪臣之後沒有資格嫁入皇家,奕繪想要娶顧太清無異于癡人說夢。
奕繪可以為太清寫下一篇篇情真意切的詩詞,并編纂成集《寫春精舍詞》,卻在皇家規矩面前一籌莫展,無計可施。
時間最能考驗一個人。
最終,奕繪還是冒着觸犯皇家規定的危險,以“二等護衛顧文星女呈報宗人府”,才得以将顧太清接入京城。
顧太清也豪不猶豫地放棄了滿族姓氏改姓為顧,與之成婚。
就這樣,這對才子佳人沖破了制度的層層藩籬,沖破了世俗的輿論壓力,終于走到了一起。
顧太清沒有看錯人。雖名為妾室,卻受到奕繪的傾心相待。
尤其是正室夫人因病離世後,奕繪亦不再納妾,太清實際等同于正妻。
婚後,志趣相投、相知相悅的夫婦倆,經常在府上宴請文友,旦夕酬唱,共話詩情。
夫妻二人經常秉燭夜讀,評史論道,賦詩唱和,極盡琴瑟和諧之樂。
有人将他們比作李清照與趙明誠,也有人稱他們是管道昇和趙孟頫。
從小意志堅定的顧太清也完全不同于沒有自我精神、隻是被動從屬丈夫的舊式傳統女性。
她涉獵極廣,文學創作涉及詩、詞、小說、繪畫等。
她才思敏捷,不但能與奕繪以詞相和,而且還能寫出與奕繪同題同調同韻的和詞。
奕繪出詩集《明善堂集》,太清便和《天遊閣集》;奕繪撰《南谷樵唱》,太清便和《東海漁歌》。
如《高山流水·南谷清風閣落成》,奕繪的詞是:
山樓四面敞清風,俯深林,戶牖玲珑。
雨後憑欄,直望盡海雲東。欄幹外、影接垂虹。
夕陽轉,滿壑松濤浩浩,花露濛濛。擁邺侯書架,老我此樓中。
從容。啟雲窗高朗,微涼夜、秋緯橫空。
襟袖拂星河,雞三唱、曉日通紅。
同志者,二三良友,侍立青童。問茫茫宇宙,屈指幾豪雄。
太清的和詞是:
群山萬壑引長風,透林臯、曉日玲珑。
樓外綠陰深,憑欄指點偏東。渾河水、一線如虹。
清涼極,滿谷幽禽啼嘯,冷霧溟濛。任海天寥闊,飛躍此身中。
雲容。看白雲蒼狗,無心者、變化虛空。
細草絡危岩,岩花秀媚日承紅。
清風閣,高淩霄漢,列岫如童。待何年歸去,談笑各争雄。
太清的和詞格調超逸脫俗,氣勢峥嵘豪邁,絲毫沒有女性的纖弱黏泥。
她雖然為愛情改姓,卻沒有仰人鼻息,也沒有委曲求全,而是拼命修煉内功,用一身才氣換來丈夫的傾心相待。
02
天空海闊,要做最堅強的泡沫
那種令人陶醉的日子過了九年,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奈何天妒良緣,奕繪突然身染重疾,短短一個多月後,便撒手人寰。
顧太清痛失所愛,悲傷難抑,隻能寄情筆下:“九泉寄語須相待,獨坐挑燈淚滿巾”。
誰能料到,命運并沒有就此憐惜顧太清,而是再一次将她推向了不幸的懸崖邊。
這便是有名的“丁香花公案”,給她帶來噩運的便是大名鼎鼎的才子龔自珍。
一首“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龔自珍畫像
然而,他無心插柳的另外一首詩《己亥雜詩.貳〇玖》卻給太清惹來巨大的非議。
空山徒倚倦遊身,夢見城西阆苑春。
一騎傳箋朱邸晚,臨風遞與缟衣人。
在詩後還有一句小注:“憶宣武門内太平湖之丁香花。”
原來,太平湖就在在距貝勒王府不遠的地方,湖畔就有一片茂密的丁香樹。
奕繪生前,龔自珍就是他們夫妻倆的詩友之一,互相寫詩品評,本是情理之中的事。
奕繪去世後,顧太清在沉寂了一陣之後,懷着對詩詞的深切熱愛,又繼續與這些文人雅士來往。
自古“寡婦門前是非多”,此詩流傳開來以後,大家紛紛猜測:究竟誰才是“缟衣人”?
品性端莊的顧太清成了不懷好意的人非議和攻擊的對象,最終含冤被逐出王府。
盡管才思敏捷,不讓須眉,終究無法修正世俗的偏見。
太清曾寫《仙人已化雲間鶴》詩悼念丈夫,序中寫:“七月七日先夫子棄世,十月二十八日奉堂上命,攜钊、初兩兒,叔文、以文兩女,移居邸外。”
生活頓時陷入了窘迫,顧太清隻好變賣首飾,在郊外租了幾間破舊的屋子,獨自安置、教養幾個年幼的孩子。
有人面對生活的泥沙,隻會無力地陷入其中;有人卻能将粗粝的沙石孕育成珍珠,閃耀出生命中最精彩的光芒。
顧太清就是後者。
03
我喜歡我,讓薔薇開出一種結果
唐人雲:文章憎命達。清人雲:男中成容若(納蘭容若),女中太清春。
破敗不堪的生活,并沒有将她擊垮,癡愛詩詞的她在逆境中一洗尋常女子吟風弄月的閨閣氣息,吟誦出了灑脫、豪邁與俊爽的詩詞風骨。
正如她在一首小詩《悟》中所說:
一番磨煉一重關,悟到無生心自閑。
探得真源何所論,繁枝亂葉盡須删。
她常以物喻志,寄托自己不與流俗合污的襟抱、堅持節操的骨氣和雅尚清真的意趣。
比如,《南鄉子.詠瑞香》:懶與凡葩争豔冶,清新。赢得嘉名自冠群。
《金縷曲》:豈為平生偏愛雪,為人間、留取真眉目。
《入塞盆梅》:洞天深處護冰姿。蜂不知,蝶不知。
《蒼梧謠》:侬,淡掃花枝待好風。瑤台種,不作可憐紅。
也就是在此時,她以“雲槎(音Chá)外史”之名,著作小說《紅樓夢影》二十四回。
小說讓寶玉在林黛玉20歲冥壽時前去潇湘館祭奠,二人在夢中相見,夢醒後方知此番生死之戀如鏡月水花之不可及,不禁怅然。
小說對賈府怡紅園生活如看燈、賞花、填詞、猜謎、品茗、飲酒、聽戲、奏笛等的描寫,無一不惟妙惟肖,反映出燕京的民俗風味。
其語言純熟精煉,一改其他繼書大團圓濫俗模式,構思新穎,被當時坊間争相借閱。
這部書也使她成為中國小說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說家,在中國文學史、滿族文學史上都擁有了光輝的一頁。
顧太清的才華終究沒有被逆境所埋沒,逆境反而愈加激發了顧太清的文學創作才華,終使她成為清壇詩詞皆精的一代女文學家。
▲顧太清晚年畫像
坎坷的命運也終于出現了轉機。
因奕繪與正妻之子病逝,王府需太清之子繼承門楣,在被逐出家門20多年之後,太清與子女重回府邸,頤養天年。
太清與奕繪共生育三子四女,皆受到顧太清良好的教育。
所生三子:載钊、載初、載同,除載同早夭外,載钊、載初皆長大成人,并分别在道光二十四年、鹹豐七年授封一等輔國将軍。
一生光芒終将散去。顧太清的生命也終于走到了盡頭。
1876年,77歲的顧太清安然離世。
瀕臨之際,她告知子女:“生同衾,死亦同穴。”遂葬于房山之榮府南谷奕繪之側。
她傾盡畢生才華,終與愛人死生相依。顧太清,也許真的無憾了。
真正愛一個人,不是活得消沉,而是用堅定的信仰,以及對精神世界的無畏追求,來豐盈自己的内心。
04
孤獨的沙漠裡,一樣盛放得赤裸裸
中國曆史上,有太多太多紅顔多薄命的故事。比如西施、王昭君、楊貴妃等。
難道女人就真的隻有逆來順受、不能順應自己的内心嗎?
也許從顧太清的一生中我們會發現不一樣的答案。
顧太清的一生,經曆喪夫和冤屈之殇,卻始終堅守自己的本心。
她沒有在困境中沉淪,而是用精神的超脫和異樣的風采,為世人留下一幅幅經久流傳的詩篇。
她除了讓後人嗟歎她的才華之外,更給天下人展示了一種精神的超脫,别樣的活法:
她哀而不怨,面對泥沙俱下的生活,一直寵辱不驚,看淡世事滄桑;
她愛而不惑,不做男人的附庸,而是用獨立的人格與精神世界與對方并肩前行;
她失而不念,在愛人去世後,不是無謂的消沉,而是給自己注入更大的力量,複活自己的人生價值。
笑看風雲變幻,在歲月長河裡,照亮每一寸時光。
正如蘇轼在《臨江仙·送錢穆父》裡所說:
一别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
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怅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顧太清之所以是顧太清,正是因為她敢于與命運抗争,敢于堅持自我。
盡管去過你自己選擇的生活吧,它不一定指向成功,但至少是你自己發自内心的選擇。
你隻有堅持與命運抗争,将人生的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裡,才能擺脫生活的羁絆,才能放下束縛,才有愛的勇氣和生活的希望。
你知道嗎?
詩詞世界開設新賬号啦!
看世間事,解古今人
讀經典書,寫有趣文
點擊下方卡片,立即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