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是”與“國事”這兩個詞有人經常混淆用錯。請看下面來自老教材的兩個句子:
1,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指南錄>後序》)
2,定國是之诏既下,君以學士徐公緻靖薦,被征。(《譚嗣同》)
第2句“國是”課文注釋為“國事”,顯然忽視了兩個詞的詞義不同,是不正确的。
“國是”一詞,最早見于漢代劉向《新序》,有一段孫叔敖與楚莊王的對話,其中孫叔敖說:“君臣不和,國是無由定矣……”楚莊王說:“願相國與諸侯士大夫共定國是。”
工具書都把“國是”解釋為 “國家大計”,而“國事”則解釋為“國家大事”。“國是”的“是”字,其含義是從一般意義上引申而來,有“到底應該怎麼做”這層意思,“國事”的“事”字則僅指客觀的事情。
可見,“國是”與“國事”是有區别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