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這首四言長詩,是三國時期曹操創作的拟樂府詩。曹操在這首詩中,大量化用詩經名句與古代典故,表達了自身對天下賢才的渴慕之情。
該詩詩風古直沉雄,以情取勝,是曹氏詩歌代表作之一。同時,該詩通篇都是傳世名句,是中學課本中必須背誦的古典詩歌名篇。
《短歌行》賞析《短歌行》——東漢·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䜩,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白話翻譯:
舉起酒杯的時候,應當先唱上一首歌,讓我們一起來感歎人生的短促吧。就好比是清晨的露珠,轉眼間就蒸發了。逝去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多。
一念及此,許多憂愁的情緒就湧上了心頭。而排解郁悶的辦法,就是飲下美酒“杜康”。《詩經》中說:青青的顔色,就像你當初衣衿上的色彩,它是那麼長久地留存在我的心裡。
隻是因為你的緣故,讓我沉思、吟誦到了如今。幼鹿在山中發現了蘋草,就會向同伴發出“呦呦”的鳴叫聲。而我發現了賢才的到來,則會奏響樂曲,隆重地招待他們
你就像是那夜空中皎潔的明月,什麼時候,我才可以把你摘下來,捧在掌心呢?綿延不絕的憂愁,就是這樣産生的。
我們曾經穿過東西南北的小路,彼此親近往來。如今那些殷勤問候的話語,難道都白費了嗎?離别重逢之後,為什麼不能念着舊日的恩情,再度把酒言歡呢。
在這個月明星稀的夜晚,倦鳥也該歸巢了。然而好的鳥兒,繞着樹枝飛了三圈,還不知道應該在哪一根枝條上栖身。
《管子》說: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對于人才,我的看法是多多益善的。我願意學習周文王,“一飯三吐哺”,唯恐失去天下的賢人。
詩歌中的“慨當以慷”,就是“慷慨”的意思。在古代,“慷慨”一句不是指人在使用錢财方面的灑脫,而是指人們的心中,突然産生了一種激昂的情緒。
曹操把它用到這裡,是想表達一邊飲酒,一邊唱歌時,激昂的情緒油然而生。“唯有杜康”中的“杜康”,是中國最早的釀酒師,這裡用他的名字代指美酒。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兩句詩出自《詩經》,一般認為這是講的一個女子對男子的思念之情,但是事實上并非是這樣。
青青的領口并不一定代表女性,因為古代學生都愛穿青衫。所以,曹操在這裡借用它來表達對某位賢才的思念之情。
“呦呦鹿鳴”四句,同樣是出自《詩經》的原文。在這裡是拿幼鹿找到食物之後呼朋喚友,來比喻古代明君宴請群臣的場面。
“明明如月”和後面的“月明星稀”,都是用明月來代指自己懷思的對象。用在這裡指的是某一位,或者是多位賢才。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中的“陌”,指的是田間“東西方向”的小路,“阡”指的是田間“南北方向”的小路。
“越陌度阡”是指曹操本人與他心中渴慕的那位人才,彼此曾經一起走過南北東西。換句話說就是,他們曾經一起并肩作戰過。
“枉用”就是枉費、白費的意思,“相存”可以理解為互相問候,也可以理解為曾經相伴相存。也就是說,曹操詩中提到的這個人,可能曾經與他相互依存。
曾經同生共死,相互依存的戰友,後來不知何故分道揚镳。所以曹操整首詩,都在表達自己對這個人的思念與渴慕之情。
曹操希望這位賢才能在與他離别重逢之際,放下彼此之間的恩怨,再與他把酒言歡,重歸他的麾下。
這位賢才,當時應該還沒有遇到名主。良禽擇木而栖,他就像詩中的烏鵲一樣,繞着樹枝飛了三圈,也沒有打定主意。
那麼,他為什麼不肯回到曹操的身邊呢?曹操猜測,這位賢才大概是認為,現在自己的身邊已經有了很多的賢才,重新回來以後,不會得到重用。
于是曹操就把《管子》思想化為兩句詩,告訴對方:“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不經細流,無以成江海;沒有碎石與泥土,也不會有高山,所以曹操怎會嫌棄身邊的賢才太多呢?
然而,曹操進一步舉“周公吐哺”的例子,說明自己對賢才的重視,希望對方能夠回到他的身邊。
曹操這首《短歌行》中存在大量的《詩經》原句,但是因為整首詩寫得真情實感,沒有華麗的修飾,個人風格也十分突出,所以從來沒有人質疑曹操“抄襲”。
曹操是一位“開風氣之先”的作者,是“建安詩歌”的代表人物。他創作的詩文有一大非常顯著的特色,就是“真情實感”。
在曹操之前,古代人選拔人才,往往看重人品家世更勝過個人能力,但是曹操卻主張“唯才是用”。隻要才華出衆,能夠為他所用的人,即使在某些方面存在“瑕疵”,他照樣會重用。
所以曹操才在詩中說“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其實也是他求才若渴的真實寫照。由此可以看出,曹操真的不愧是千古第一枭雄。
結語曹操的《短歌行》流傳很廣,但是很多人都弄不明白他詩中想要表達的真實含義。有人說他寫的是“及時行樂”,又有人說他是在“感歎時光易逝,欲得賢才,早定天下”。
那麼,詩中那位賢才到底是指誰呢?從“青青子衿”二句看來,此人肯定是過去就與他相識的故人。因為以前相識、相知過,所以後來才會為他不在身邊而“憂愁”,為他“沉吟”。
曹操在詩中,把這位賢才比喻成天上的明月。而他自己則時刻幻想着把它摘下來,捧在手心上,可見這個人對他來說是多麼地重要。
有人因為詩中有“青青子衿”二句,因此判斷曹操提到的賢人,可能是孫權、劉琦。不過,詩中“越陌度阡”四句,點明了這個人在過去,曾經與曹操一起攜手并進,征戰四方。
所以這個賢才和曹操之間存在某種情分,後來因為一些緣故分開,孫權、劉琦卻沒有這樣的經曆。也許這個人物隻是曹操綜合自己心中許多“賢才”的形象,藝術加工出來的人物罷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