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教科文組織的統計,道德經的印刷量現在排到了世界第一位,甚至超過了聖經,道德經能夠有這麼大的印刷量,确實是出乎很多人的意外。
既然外國人那麼喜歡道德經,我們國内對道德經的喜歡就更加多的不得了。從古到今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道德經,凡是愛讀書的一些人,通常都會去買本道德經,然後去研讀它。但是道德經為什麼在社會當中影響這麼大,但是很多人卻讀不太懂,道德經給人的感覺似乎與現實遠了一點。
怎麼把道德經和現實結合在一起,讓我們的感悟變得更有用,能夠直接轉化成對我們有用的好東西,這才是老子寫這個道德經的本意。那麼老子當時是什麼初衷,讓他寫下這本道德經的。
有種傳說,說的是老子本來是看清了當時社會的無救,他騎着青牛準備西出函谷關,但是關守尹喜由于提前觀到紫氣東來,強求老子在函谷關寫下《道德經》,老子在道德經中開創了“道”這個概念,從此老子也被道家奉為鼻祖。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老子寫下道德經的用意是什麼?
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戰争此起彼伏,老子目睹了太多人類社會亂象,還有血流成河的欲望鬥争,特别是諸侯國們和那些儒家們強調的仁義禮智。老子認為,儒家所謂的仁義道德距離真理越來越遠,人生不是像儒家那樣繁文缛節,不停地提倡禮儀道德,而是要去繁歸簡,減少欲望和争鬥,回到一個簡單淳樸的時代。
所以老子寫下了道德經,倡導人們應該去除争鬥,無為而治。他想告訴人類應該順應自然,尊道貴德。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這大概就是老子寫道德經的原因!那麼下個問題來了,道德經究竟是寫給誰看的?
因為老子是國家圖書館和檔案館的管理者,所以他見到了國家重要的文獻,我們知道那個時代很亂,諸侯國之間,經常互相争奪利益,并因此發起戰争。所以老子集畢生學問和智慧凝聚而成的道德經,希望後人尤其是領導者學習,将人類社會引入正途,所以道德經的主要對象是領導。
老子要告訴管理者,不要追求各種表相,作為領導好大喜功,喜歡炫耀,總覺得自己有多麼高明,制定的政策有多麼好,請忘記它。因為它都是相對出現的,不要去追求這些東西,這些都是虛幻,在一定條件下才成立,在自然法則和規律面前都非常渺小,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老子講道是非常周密的。他不斷地強調天之道的“空”,其實就是講領導者要放空自己,絕對不要為自己撈取。那麼你越不為自己撈取,越保持自己的空,那麼就越能造就這個世界,很多領導不懂得這個道理,一有點條件就會去撈取。老子深深的知道人性的這個弱點,但凡把一個人放到什麼位置上以後,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這就是人的本性。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那麼這個時候需要引導,需要提升境界。但凡你境界高了,你的事業就能做大。當你境界不高時,你就會稍微有點成績就為自己撈取。比如說剛做了一個什麼經理,就開始為自己想了。把親戚給拉進來,讓親戚搞這個項目,搞那個項目等等。當你總想着為自己撈取,你的成就就小了,以後你的前途就小了。
所以老子告訴大家怎麼做領導?你越是保持空的狀态。你的世界就越大,你所創造的成就就越大。所以這是老子給大家講的道理。老子為什麼總講這道理?實際上這裡邊真的是有法則的,這個法則就是“天之道”,如果為了獲取某個職位去做事,這就是為了回報而努力。
除了這種,還有另外一種是我不在意回報,就是為大家做事。我為了公司繁榮去做事,我盡我所能。因為我做的事是能造福天下,我沒有什麼要回報的想法。那麼這兩種态度,哪一個努力會更持久呢?當然是後者。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前面說了為什麼要學道德經,那就是認識真理和規律,我們說這樣一個事情,就是全世界有上百種的那個外文譯本。每當一本出來的時候,就有八九家出版商搶着出版。對道德經的解釋也是一個人一個樣,為什麼會這樣。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用一個故事說明一下,說是在公園裡一個椅子上放了一本書。第一個人過去看了以後,哭得眼淚巴巴的,然後他起身走了。第二個人覺得好奇,就過去看那本書,看後卻哈哈大笑,然後把那個本書放下,起身走了。第三個人見到這種奇怪的現象,他也想搞清楚,也想看一看這到底是一本什麼書。于是他也拿起這本書看,看完了以後呢,他面無表情地背着手就離開了這個公園,然後把那本書繼續留在那張凳子上。
其實道德經也是這樣,從古到今所有看過道德經的人,一定是對道德經有各自的感悟,各自的解釋,所以是千差萬别的。正是由于有了這種千差萬别,所以它的價值和意義才更深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