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分享的第一篇文章,後續也會有更多科學有效的護膚知識方法哦,結尾有後續内容預告,超級幹貨有用。
皮膚由外及内分為分為表皮,真皮,皮下組織,其中,因為幾乎所有的護膚品都隻能在表皮發揮作用,表皮與護膚的關系最密切。
表皮層由外及内分别是
①皮脂膜,這是一層親水同時也親油的乳化膜,是角質細胞代謝的脂質和汗液乳化等形成的皮膚表面的一層透明的弱酸性的薄膜,實際上并不會讓你感到油油的,主要構成成分有:角鲨烯(12%) 蠟脂(26%) 膽固醇酯(3%) 膽固醇(1.5%),作為皮膚的第一道屏障,對外抵抗刺激,對内保住水分。
在皮脂膜下面是
②角質層,可以理解成皮膚最外層的特殊生物傳感器,通過多種酶參與複雜的生物過程,由12-16層扁平無細胞核的角質細胞互相制約排列而成,各層角質細胞間夾以脂質基質,形成穩定的磚牆結構,角質細胞為磚塊,脂質基質為泥漿,做為皮膚的物理屏障。
主要包含成分是,神經酰胺(50%),脂肪酸(10%-20%),膽固醇等,此外,角質層中還有天然保濕因子(NMF),和糖類,乳酸鹽等共同起保濕作用,維持皮膚健康。
成分上同指甲類似,但不要以為角質就都是粗糙堅硬的,健康的角質層隻有保鮮膜那麼厚,非常柔軟,隻有不健康的角質層才會摸起來粗糙,而過度去角質(比如用粗糙的磨砂膏暴力摩擦臉)反而是造成這種粗糙最常見的元兇。
另外角質層是皮膚吸收的主要途徑。
角質層再向下是
③顆粒層,細胞間連接緊密,封閉細胞間的空隙,形成半透明膜,構成皮脂膜之外的第二道屏障,使水分既不從體外滲入,也鎖住皮膚内部水分。顆粒層是死細胞,但死亡并不是沒用,恰恰相反,這些細胞依然是幫我們抵禦外界侵襲的重要結構,顆粒層以及其周圍的環境健康程度,是防止皮膚敏感的重要因素。
顆粒層下面是
④棘細胞層,有分裂功能,可以參與表皮的損傷修複,還能吸收一定的紫外線(uva),
這裡的細胞是活的哦,有新陳代謝。
他們來源自以及最下面的
⑤基底層,又稱“生發層”,是其上所有層次的來源,這裡不斷分裂并向上生長
,多數護膚品都在這些層次的範圍内起作用。
整個表皮層是偏酸性的,ph是5.5-7之間,最低可以到4,對堿性物質有緩沖作用,還具有一定程度的抑菌性,維持正常的酸性環境,可以加速受損皮膚屏障修複。
總結
1、表皮層隻有倆張 A4 打印紙那麼厚,卻為人體提供了重要的防禦屏障。
2、在表皮的各個分層中,同我們日常護膚最密切相關的部分是皮脂膜與角質層,而這兩個層次的健康程度不佳,幾乎是皮膚敏感症狀的病因。
3、90%的護膚成分隻能穿越到顆粒層,到基底層的非常少,之所以這麼難穿越,是因為表皮層的細胞代謝沒有血液供應,因為壓根沒有血管,人類進化成這樣是為了防禦外來的細菌病毒花粉等進入血液循環危害健康。
4、角質層是皮膚吸收的主要途徑。
5、過度清潔(比如皂基洗面奶,卸妝後又洗臉,用2次洗面奶等行為)會大量清除皮脂膜的油脂,削弱皮膚本身的保濕功能,這也是皮膚幹燥敏感的重要原因。
内容很多,下一篇講解,皮膚真的需要補水嗎?
後續内容預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