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在古代稱為僮族,主要居于嶺南。
嶺南地區自遠古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在先秦時代,壯族就屬于百越的駱越、西瓯等,遠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有柳江縣的柳江人和甘前人,來賓市的麒麟山人,荔浦縣的荔浦人,都安縣的幹淹人和九楞山人,柳州市的白蓮洞人和都樂人桂林市的寶積岩人,田東縣的定模洞人,靈山縣的靈山人等等,這些古人類所在的區域,恰好是壯族先民的活動地域,也是今天壯族的聚居地區,據此,部分專家推測不排除壯族為這些古人類的後代。
1949年後,經過深入調查和進行民族識别,人民政府把廣西、廣東、雲南等地自稱布壯、布土、布農、布泰等等的人們統一稱為僮族,後因“僮”字的含義不夠清楚,又容易讀錯音,1965年,按照周恩來總理的倡議,把“僮”改為“壯”,把“僮族”改為“壯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