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8月5日14:30,由江蘇省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新華日報社承辦的“中國大運河文化講堂”在南京開講。今天,我們來看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故宮學院院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霁翔心目中運河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運河文化的精髓是什麼?
縱貫南北的大運河流過2500多年悠悠歲月,滄桑更叠、澤被後世。在單霁翔的眼中,生生不息的大運河哺育了沿岸百姓和城市,運河文化的精髓就在于人與自然的關系。“運河城鎮因為運河而生,因為運河而興,也因運河而盛。” 單霁翔表示,保護大運河文化的同時也要保護“沿線人民的鄉愁”,例如保護沿線的傳統民居、鄉土建築、老字号和工業遺産。
2014年,由江蘇揚州牽頭申報的中國大運河項目申遺成功。至今,大運河仍發揮着運輸、灌溉、防汛、南水北調等重要功能。它跨越8個省份、35座城市,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單霁翔認為,大運河也是一條文化廊道,長久展示着運河沿岸的風情與人文。
運河最大的魅力在哪裡?
“當文化遺産回歸自然與生活,在這其中展現的就是它最大的魅力。”單霁翔解釋,運河的魅力在于它是人與自然共同創造的結晶,人工開鑿卻尊重自然,沒有改變自然地形地貌和規律變化。“運河看似是一條線,其實是一張巨大的網。”對于運河沿岸的百姓來說,他們的生活一直在與大運河“磨合”,并且逐漸勾連在一起,形成了一張“運河文化網”。
對于“傳承好運河文化”,您有什麼建議?
從“故宮守門人”到“文化守門人”,單霁翔在上一期“中國大運河文化講堂”中,以《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為題生動講述了大運河的前世今生。再談傳承,他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大多數人對待運河的傳統理念是保護,而保護不是最終目的,最終我們需要的是傳承。”
大運河經過千百年的沉澱,積累了豐富的實體遺産和非物質文化遺産,運河文化、運河精神也随之産生。“我們要心懷感恩,讓運河文化經過我們的時代,經過我們的城市,健康、完整、真實地傳給子孫後代,永遠地傳承下去。”
如何向廣大群衆傳播運河文化?
身為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霁翔曾以每周的媒體發布會為紐帶,不斷更新數字技術,推動生産文創産品。“故宮是一個點,運河是一張巨大的‘網’。”單霁翔由親身實踐引申談開,“如今,講好運河故事,才能傳播好運河文化。”
現在,越來越多運河沿岸的年輕人回到家鄉,承載講好運河故事的使命,投身于傳播運河文化的事業中。他感慨:“博大精深的運河文化蘊藏着豐富多彩的故事,要把這些故事通過多種形式傳播出去,這樣才能讓年輕人對故土有自豪感。”
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 宗祺 王悅謀 童亦舟(實習)
編輯: 紀樹霞
本文來自【交彙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