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門屬于北京東城區,位于北京建國門内大街、建國門外大街于東二環路交口上,原是日僞統治時期興建的城門,是在内城東城牆上扒開的一處缺口,當時名叫啟明門。日本侵略者投降以後,在廣大人民群衆的強烈要求之下,1945年11月9日,國民黨北平市政府将這個城門改名為建國門。
明清遺留的老北京城,本由平面呈“凸”字形的内、外兩城所組成,開有“内九外七”共16座城門。除正陽門城樓、箭樓及德勝門箭樓尚存,其他城門均不複存在,隻是保留了原城門的名稱作為地名标志。但在這16個老城門之外,還多出和平門、複興門、建國門這三個聽起來也像是城門名稱的地名混雜其間。明清時期,老北京城的城門不是簡單的出入通道,而是設計周密的整套城防要塞。每座城門,均由城樓、箭樓及連接二者的甕城所組成,甕城之中,形成封閉的空間,敵軍一旦闖入,即被“甕中捉鼈”。
和平門、複興門、建國門都不具備上述設施,它們隻是在清朝滅亡之後,為了交通方便,陸續在老城牆上開辟的通道而已。複興門和建國門是日寇侵占北京時,在内城東西城牆上扒開的兩處缺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