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工程一直是我國科技事業的重大工程。神舟十四号飛船的升空更是備受國内外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
6月5日10時44分,在一聲點火口令的下達後,巨大的轟鳴聲在茫茫戈壁灘上響起,拔地而起的長征F遙十四運載火箭,直上九天。
本次飛行任務由航天員陳東、蔡旭哲和劉洋三位航天員共同執行。他們将要用6個月的時間來完成以天和核心倉、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為基本構型的中國空間站全面建造階段的艱巨任務。
完成之後,神舟十四号将和神舟十五号在太空進行會師,我國空間站将會迎來首次在軌輪換,那時,将會有6名航天員在太空中同時在軌。
此次神舟十四号任務中,最令人矚目的便是又有一位女性航天員參加。劉洋再次升空,與此同時另一位女性航天員王亞平剛從空間站返回不久,正處于療養階段。
在航天員的編制中,同樣是優秀的女性航天員,同樣是兩次升空,為什麼劉洋是特級航天員,王亞平是一級航天員呢?
進入太空的先後順序不同
劉洋,1978年河南鄭州出生,1997年從鄭州第十一中學畢業,她考入長春飛行學院,更是以超過當年地方重點院校錄取分數線31分的成績,成為一名光榮的女飛行員,也是空軍在河南招收的首批女飛行員。
入選航天員前,她已經有1680小時的飛行經曆了,2010年正式成為了中國第二批航天員,開始了航天員的八大訓練。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飛船飛向太空,也讓中國女性的足迹印在了浩渺的宇宙中。劉洋成為了我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她将中華民族千百年的嫦娥飛天夢變成了現實。
6月28日6時許,神舟九号将要和天宮一号分離,3名航天員與天宮一号陸續告别,劉洋轉身前,鄭重地向天宮一号敬禮,内心默念:“不久的将來,我一定還會再回來!”
王亞平是1980年出生的山東煙台姑娘,也是航天大隊中最年輕的一員。1997年被選入長春飛行學院。2010年5月,正式成為了了中國航天員第二批的成員。2012年3月,成為了神舟九号的備選航天員。
同年,因其具備超強的心理素質和過硬的飛行技術,經過重重選拔,成為了神舟十号的飛行乘組之一。
2012年6月11日17時38分,載着張曉光、聶海勝、王亞平的神舟十号飛船成功發射。王亞平也成為繼劉洋之後我國進入太空的第二個女性航天員。
執行任務的意義不同
第一次航天具有極大的風險,就像楊利偉一般,功績最大,所獲的榮譽級别也高。
劉洋作為我國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女性航天員,她的飛天具有開創性功績,對于我國的航天事業來說具有開創性意義。
就如楊利偉作為飛天第一人,唯獨獲得了航天英雄稱号,後來者隻能被稱為英雄航天員。雖然劉洋不是第一個中國航天人,但作為女性航天員的先驅者和開創者,被評為特級航天員也是實至名歸的。
劉洋所在的神舟九号飛船要進行的任務是把航天員送到天宮一号去,通過的方式是手動和自動相交會的對接方式。
若實現了這個目标,神舟系列飛船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天地往返運輸工具。神舟九号和天宮一号交彙任務在2012年正式啟動。
天宮一号和神舟八号自動完成交彙對接後還要和神舟九号進行一次手動交會對接。由于任務的艱巨性,在選拔航天員時,除了從思想、身體、心理、訓練成績及綜合素質這幾個方面來考察外,還有對于神舟九号任務特殊的具體要求。
劉洋位列其中。神舟九号成功後取得的數據對于接下來的航天員來說她們将要承受的風險會減少很多。
王亞平所在的神舟十号所執行的任務雖然沒有劉洋所在的神舟九号那樣艱巨,但功績也是不可磨滅的。
神舟十号所執行的任務是為天宮一号在軌運營提供物資和人員的往返運輸,她也是第一個在太空進行授課的教師,與中小學生天地交流,其意義重大。同時還負責空間實驗、設備操控、飛行器監視等工作。
雖然劉洋和王亞平都在做着為航天事業不斷建設的同一件事,但是前人的努力和付出相對于後人來說大得多,收獲也将大得多。
參加任務的危險性不同
對于當時的航天員來說,那時的手控對接技術還在雛形時期,沒有任何的方法和經驗,他們需要到研制一線虛心請教相關的工程技術人員,學習主動交彙技術。
在任務的執行過程中,他們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首次手控交彙對接在神舟九号中進行,如果任務失敗,他們将要面臨生死考驗。
如果對接成功,航天器出現無法分離又無法鎖緊的故障,也将要面對生死威脅。
相對于神舟九号的任務艱巨性和危險性來說,神舟十号則是一次驗證性應用性飛行,此時火箭和飛船的技術狀态是基本固化的,功能是完善穩定的。
神舟十号的任務是鞏固交會對接任務和繼續驗證航天員在軌駐留等相關技術。
寫在最後:
劉洋比王亞平先進入太空,可以說是王亞平的前輩,任何任務首次的分量都是很重大的。另外劉洋參加的神舟九号具有開創性的一樣,而王亞平參加的神舟十号是鞏固和驗證性的。
當然了,等級并不能評判一個航天員的優秀,劉洋和王亞平可謂是不分上下,而王亞平被評為特級也隻是時間問題。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