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車廠商的兩位巨頭——大衆和豐田,在氫動力這條路徑上出現了嚴重的分化了。
前者的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氫能源汽車沒有未來;
而後者則剛剛和廣汽和一汽商定國産Mirai氫燃料電池汽車;且其董事長内山田武也在最近表示要在2020年推出第二代Mirai氫燃料電池汽車。
全球銷量最高的兩個汽車品牌在氫動力上擺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态度,這在汽車曆史上還是比較少見的。這不僅讓我,一個比較主張氫動力是未來出行最終方案的小編,有些茫然,甚至都開始懷疑我自己了。
鄙視氫動力的其實不止是大衆,早前特斯拉的馬斯克也公開diss過氫動力,說它是“愚蠢到家的技術”,不過其引起的争議倒沒那麼大,畢竟馬斯克的特斯拉隻有純電動這一路線,頗有“黃婆賣瓜,自賣自誇”的嫌疑。
但大衆不一樣!作為去年全球汽車市場的銷量冠軍,說話的分量自然要更足一些,而且其銷量大部分都在中國,它的任何決定都可能直接影響中國車市的走向。
按道理說,市場上的兩個巨頭都不應該放棄任何一條線路,都應該做好兩手準備,可就在氫動力上,大衆直接say NO了!
赫伯特·迪斯之所以擱下這麼一句話,理由也很簡單:從環保角度考慮,氫能源汽車并不會比純電動汽車更加環保;從用車成本上考慮,生産氫氣的過程中會造成大量的電力浪費,這會造成消費者用車成本進一步上升;從推廣普及的角度上考慮,現階段氫能源汽車的成本高昂,并不利于推廣普及。
一言以蔽之就是,氫動力貴!
氫動力貴是有道理的,但卻是暫時的。因為整個能源架構都還隻是處于初級階段,連基礎設施都是不完善的。正如空氣産品公司全球氫能業務總經理Edward F. Kiczek所說的:“在氫能經濟發展早期,與氫能相關的基礎設施銜接确實并不成熟。”
但,這個“貴”不是不能解決的,甚至是,隻要政府下定決心,這個問題就會得到緩解的。就如英美資源集團貴金屬市場拓展執行總經理Benny Oeyen所說的:“解決這個問題就像是回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
投資者認為,如果我建設很多加氫站,但是沒有足夠的燃料電池車來維持最起碼的收支平衡,那我怎麼做這筆生意;汽車制造商會說,如果你沒有太多的加氫站,消費者自然不會買氫動力車,我也自然不會生産車。
所以,投資者在等市面上有足夠多的氫動力車,而制造商在等社會上有足夠多的加氫站,這不比羅生門更羅生門麼!?
更可笑的是,赫伯特·迪斯這句話是講給德國政府聽的,一個默默在能源架構轉型中付出十餘年光陰,耗費百來億歐元的德國政府。
德國在氫動力上有一個“最大”,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知道——它是2018年全球加氫站數量增幅最大的一個國家——僅僅過去一年就有17個公共加氫站投入運營,總數量達到了60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加氫站網絡,僅次于日本的96個。且按照計劃,到2023年,德國将會建造400個加氫站來确保其能完善國家氫能基礎設施網絡。
為了發展氫能,德國甚至還成立了一個專項架構——國家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組織。在2006年的時候,德國政府,工業和科學界達成戰略聯盟,啟動稱為氫和燃料電池技術國家創新計劃(NIP)的長達10年的重大項目,現已經進入到了第二個“十年”計劃。
可以說,德國政府正在義無反顧地成為氫動力上的那隻“雞”,奔馳和寶馬也都很識趣地立馬生出那些“蛋”,譬如奔馳GLC的FCV版本就已經早早亮相。面對政府如此大的動作,大衆也能如此無動于衷,我也不得不佩服它的定力。
事實上,大衆之所以敢如此有“定力”,原因也不難找,畢竟大衆的電氣化平台——MEB才剛剛出來,連車都沒賣出幾台(按照計劃,MEB的生命周期是8年,任務是賣出650萬台車),你現在讓我變更技術路線,那豈不是要我自打嘴巴?我的車還怎麼賣?
但對于整個市場而言,機會總是稍縱即逝的,錯過這條村就沒有這條船。且不說氫動力會不會是未來的最終方案,但直接封閉這一路線顯然是不妥的。而且,在我看來,大衆也不是第一次錯過“船票”,它的MEB電動平台本來就是一個遲到的答案——中國的新能源市場都已經開始負增長了,它還在姗姗來遲,沒有一點積極的樣子。
文 | 大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