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DNA編輯能力,然而,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最關心的還是基因編輯技術到底安不安全?
我們來聽聽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魏建華研究員關于“基因編輯”的看法。
Q:基因編輯是什麼?
A:目前我們常說的基因編輯,是指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它就像一把手術刀,能夠在萬千基因中精準地找到目标基因,然後對其進行敲除、敲入以及定點突變等操作,從而改變目标基因,最終改變生物的性狀。
大家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曆:蘑菇買回家之後,如果不立即食用,放上兩天就會變褐,甚至黏糊糊的,隻能扔掉。
其實,這是由于蘑菇自身産生的多酚氧化酶導緻的。一個普通的白蘑菇,含有六個編碼多酚氧化酶的基因,科學家用基因編輯技術敲掉一個,使得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了30%。蘑菇具備了抵抗褐變的能力,保質期也就更長了。
還不是很明白?
A:首先我們要明确,轉基因的基本含義是往受體中導入一個在體外經過人為修飾的基因。而基因編輯除了可以引入外源基因之外,還可以隻對目标基因進行敲除和定點突變,這樣得到的産品中就不含有外源基因。
目前培育出的轉基因抗蟲、抗除草劑作物,是轉入了外源抗性基因到植物中,從而使作物能夠抵抗害蟲或除草劑。
▲轉基因棉花(左)與普通棉花(右)
而前面提到的白蘑菇,是在蘑菇自身基因組上進行改造,不含任何外源基因,這與轉基因是不同的。
另一方面,轉基因在插入外源基因的時候,難以控制具體的插入位點。而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我們可以找到特定的位點,對基因進行定點操作。
Q:基因編輯安全嗎?A:對于轉基因和基因編輯這樣的中性技術,不能簡單地将其定義為有害或者無害。人的破壞力與創造力是呈正相關的。在刀耕火種時期,我們沒有多少創造力,也就沒有太大的破壞力。而現在,科技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人類的創造力,但由于人類活動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也屢見不鮮,這就是科學技術的“雙面性”。
▲大氣污染
Q:既然基因編輯是一項中性技術,那如何保障它的安全性呢?A:關鍵就在于制定嚴格的監管體系。
食物在上餐桌之前,我們需要對其進行各種各樣的安全評價。在現有科技水平下,監管部門制定出普遍認可的、安全可行的評估方法,通過這種評估體系的産品,即可認為是安全的。這裡所謂的“安全”,指的是跟我們常規認為安全的東西同等安全,或者不會增加新的風險。沒有一種東西是百分之百安全的,說百分百安全是不科學、也不嚴謹的描述。
出品:科普中國
制作:田字格新媒體科普創意團隊
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