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ó。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從白,從巾,白兼表音,本義指一種白色的絲織品,後作為絲織品的總稱。甲骨文蔔辭中多用作地名。“帛”字早見于甲骨文,曆經數世仍然保持它原來的結構,從白,從巾。金文的形體結構和甲骨文完全一緻。小篆也一樣,隻是筆畫規整一些。隸書依循了小篆的形體結構。《說文解字·巾部》:“帛,缯也。從巾,白聲。”許慎認為“帛”為形聲字,有人則認為“白”除了表聲外,也表意。因此“帛”的本義是指“白色的絲綢”。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帛,今之璧色缯也。”所謂璧色缯就是白色缯,即白色絲綢。可知“白”在“帛”字中既表聲,也表示缯的顔色。“帛”字又從“巾”,巾就是佩巾。“巾”和“白”構成“帛”,其意思應是:用白色絲織品做的佩巾。“白”“巾”“帛”三字均見于甲骨文。“帛”是由白色絲巾,後引申指“白色絲綢”。白色是絲綢的本色。由于印染術的出現,人們将白色絲綢染成各種顔色,因此“帛”又引申指“各色絲綢”,也就成為絲織品的代稱了。“帛”在古代還用作一種書寫的載體,因此又有“帛書”“簡帛文字”等說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