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寶寶哭鬧不止的八大原因查明

寶寶哭鬧不止的八大原因查明

母嬰 更新时间:2024-06-30 05:48:27

寶寶哭鬧不止的八大原因查明(親子關系之寶寶總是哭鬧不止)1

朱朱已經3歲了,卻還總是愛哭,動不動就哭起來。

有時候,他吃飽了不安心睡,蹬蹬腿就開始哭,家長抱着就不哭,一放下就又哭個不停。

要睡了哭,晚上睡到半夜也會突然哭起來,醒來還哭。

有時候,朱朱哭得歇斯底裡,家長卻不知道怎麼回事,無論摟抱還是喂吃的,統統沒有用,一家人被朱朱折騰得心力交瘁。

1

寶寶偶爾哭一哭、鬧一鬧不算是壞脾氣,可是有的寶寶每天會大哭大鬧好幾次,稍不滿意就會眼淚汪汪,又踢又鬧,而且似乎不管怎麼哄都沒有效果。

寶寶長期哭鬧不止,不僅會讓家人心情煩躁,無法安心休息和工作,而且不利于寶寶發展良好的情緒管理及沖突解決能力。

那麼,寶寶為什麼總是哭鬧不止呢?一般來說,寶寶愛哭的原因有兩大方面:一是先天原因,二是後天原因。

先天原因指的是寶寶天生的氣質比較敏感和愛哭。

這是由基因遺傳導緻的。

這種類型的寶寶情緒敏感性比較強,對别人來說無足輕重的小事,在這類寶寶身上卻可能會成為一個比較大的觸發點。

例如,走路摔倒了,雖然沒有受傷,但敏感的寶寶也會覺得很疼;即使是對突然的敲門聲或鈴聲,敏感的寶寶也可能仿佛受到驚吓一般。不過,哭對敏感的寶寶來說并不全是壞事。

哭是一種釋放的方式,可以使他們感覺更輕松,但這并不代表長時間或高頻率的哭鬧對他們沒有危害,畢竟在成長過程中寶寶需要學會更有效地調節自己的情緒,需要更勇敢地體驗新的事物。

後天原因是指家庭教育方式的不恰當。有的父母很害怕寶寶哭,隻要寶寶一哭,就會上去滿足他的需要,而這很容易強化哭鬧行為,讓寶寶感覺到用哭這種方法來達成心願或目的非常行之有效。

哭的有效性讓寶寶逐漸放棄其他表達方式,更加習慣僅僅依靠哭來表達自己的需要,而這也會導緻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得不到良好的發展。

此外,有的父母對寶寶的态度太過嚴厲,或者經常忽略寶寶的基本心理需求,這樣寶寶總體驗到焦慮不安,也會形成愛哭的性格。

寶寶哭鬧不止的八大原因查明(親子關系之寶寶總是哭鬧不止)2

2

對于總是哭鬧不止的寶寶,如果不及時進行幹預和教育,寶寶将來可能會保持或形成過于敏感愛哭的性格,情緒調節能力變差,患情緒障礙的風險增高。因此,面對無休止地号啕大哭的寶寶,家長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如果寶寶屬于敏感愛哭的氣質類型,請理解寶寶的敏感性。敏感的寶寶對疼痛的感覺比其他寶寶更強烈,家長不應該在他們哭時進行呵斥,應該更理解、體諒和鼓勵他們,讓他們學會堅強地面對疼痛等。

聽到寶寶哭後可以稍微等一下,判斷寶寶哭是出于什麼原因,然後再去處理,不要不管什麼情況都立即去滿足寶寶的需求。

鼓勵寶寶用語言替代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比如,在寶寶餓時可以教寶寶指着飯說“飯飯”;在寶寶能夠用語言而不是哭鬧表達需求的時候,及時表揚和鼓勵,增加寶寶表達的信心。

寶寶哭鬧不止的八大原因查明(親子關系之寶寶總是哭鬧不止)3

3

寶寶氣質、母親教養與寶寶情緒自我調節的關系:

研究表明,3歲寶寶的氣質、母親的教養方式均與寶寶的情緒自我調節有關:在氣質評分的平靜維度得分越高的寶寶的情緒自我調節能力越好,而在敏感和回避維度得分越高的寶寶的情緒自我調節能力越差;

在教養方式評分的回避維度得分越高的母親,其寶寶的情緒調節能力越差,而在溫和維度得分越高的母親,其寶寶的情緒自我調節能力越好。

此外,母親的教養方式會對寶寶的氣質與情緒調節能力的關系産生影響:

對于低平靜氣質、高敏感、反應性強的寶寶,母親采取高溫和的教養方式會加強寶寶的情緒調節能力,母親采取低溫和的教養方式會降低其情緒調節能力;

對于高平靜氣質、低敏感、反應性低的寶寶而言,不管母親采取高溫和還是低溫和的教養方式,都不會影響寶寶的情緒調節能力。

小孩子常常哭泣是不好的,我們應當設法把它免除才好。

——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陳鶴琴

文章源于《嬰幼兒心理十萬個為什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