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誦讀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誦讀

知識 更新时间:2024-12-20 12:54:35

01、竹裡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作者簡介:

王維(約701-761),摩诘,河東(今山西永濟西)人,祖籍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曾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唐代詩人、畫家,有“詩佛”之稱。蘇轼贊賞王維語曰:“味摩诘之詩,詩中有畫。”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誦讀(七年級語文下冊課外誦讀古詩詞)1


誦讀提示:

作者晚年曾在陝西藍田的辋川居住。竹裡館是辋川别墅的二十景之一,應當是建在竹林裡的屋舍。這首詩寫山林幽居情趣。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琴,一邊發出長長的嘯聲(吟詠、歌唱)。後兩句寫自己僻居山林,并不感到孤獨,因為有那一輪皎潔的月亮在照耀自己。

全詩描繪出一幅月夜竹林彈琴吟詠圖,表現出一種悠然閑适的心境和自得其樂的情趣。這就是王維詩的特色——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譯文

獨自閑坐在幽靜竹林,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

深深的山林中無人知曉,隻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注釋

竹裡館:辋川别墅勝景之一,房屋周圍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嘯(xiào):嘬口發出長而清脆的聲音,類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與“獨坐”相應,意思是說,左右無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來相照。

長嘯:撮口而呼,這裡指吟詠、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來抒發感情。魏晉名士稱吹口哨為嘯。


02.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誦讀提示:

這首詩寫鄉思。主要叙述詩人客居洛陽的一個夜晚,聽到抒發離别行旅之苦的笛聲,勾起思念家鄉和親人的深情。

譯文:

這是從誰家飄出的悠揚笛聲呢?它随着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客居之夜聽到《折楊柳》的曲子,誰又能不生出懷念故鄉的愁情?

注釋:

洛城:今河南洛陽。

玉笛:笛子的美稱。

暗飛聲:聲音不知從何處傳來。

聲:聲音。春風:指春天的風,比喻恩澤,融和的氣氛等引申涵義聞:聽;聽見。

折柳:即《折楊柳》笛曲,樂府“鼓角橫吹曲”調名,内容多寫離情别緒。曲中表達了送别時的哀怨感情。

故園:指故鄉,家鄉。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誦讀(七年級語文下冊課外誦讀古詩詞)2

03.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作者簡介

岑參(約715-770),江陵(今湖北荊州)人,曾任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唐代邊塞詩人。從軍多年,對邊塞生活體驗深刻,有《岑嘉州詩集》。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誦讀提示:

夲詩是詩人第一次遠赴西域,半路忽遇老相識。立馬而談,互叙寒暖,知道對方返京述職,請他捎信回家的情景。

作者抓住這稍縱即逝的片段,抒寫了報國與親情難以兩全的、以及思念親人又不願讓親人挂念的複雜感情。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誦讀(七年級語文下冊課外誦讀古詩詞)3


04.晚春

唐/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文學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誦讀提示:

暮春時節,百花盛開,萬紫千紅,花木好像知道春天就要結束了,所以特别珍惜這最後的時光,争芳鬥豔,盡情舒展生命的本色。而那些“無才思”的楊花榆莢,在春風中紛紛飄落,隻曉得如雪花那樣,毫無目的的漫天飛舞。

詩人用拟人手法描繪晚春景色,表達了對大好時光的珍惜之情。還寄寓着人們應該乘時而進,抓緊時機,創造有價值人生的意思。


譯文:

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将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紛紛争奇鬥豔就連那沒有美麗顔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随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

注釋:

不久歸:将結束。
楊花:指柳絮
榆莢:亦稱榆錢。榆未生葉時,先在枝間生莢,莢小,形如錢,莢花呈白色,随風飄落。
才思:才華和能力。
解(jie):知道。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誦讀(七年級語文下冊課外誦讀古詩詞)4

感謝閱讀。精美内容每日更新,請多關注。

歡迎收藏、轉發、點贊。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立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