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對餘華的評價?用了一個星期,看完了餘華的《在細雨中呼喊》,全書不到19萬字餘華平實的語言,讓跳躍的叙事也充滿吸引力,讓人不自覺地讀下去,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馬未都對餘華的評價?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用了一個星期,看完了餘華的《在細雨中呼喊》,全書不到19萬字。餘華平實的語言,讓跳躍的叙事也充滿吸引力,讓人不自覺地讀下去。
如果說曆史是大人物的舞台,那小說則是平凡人的傳記。相比于王侯将相,也許小說裡的人物更能帶給我們人生的感觸。讀小說讀的就是衆生相,就是不同的真切的人生,而這樣的人生也許就真切地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
餘華的作品,我讀了兩部,除此之外還有《活着》,或許我應該按照順序來讀,不過先讀了《活着》之後再讀《呼喊》,倒不至于讓自己陷入苦難的悲傷。
死亡和苦難,是這兩部作品裡出現最多的場景。《呼喊》是在回憶和展現苦難,而《活着》則是與苦難和解。毫無疑問,所有的苦難都是由所處的曆史環境所造成的,然而作者卻無意諷刺什麼,更從不去抱怨什麼,而是把大環境當做故事發生必須的背景來陳述。作者關注的是人生之于苦難的态度,并表達了生命的脆弱與韌性。
苦難是人生的磨石,我們今天的模樣都是由我們的經曆所雕琢而成。而我們對于苦難是否會發生其實能做得及其有限,但是我們能掌控的是面對苦難的态度。處在21世紀的我們,對于苦難的體會可能隻停留在祖父或祖母的三言兩語的描述中,很難真切地去體會,而餘華的小說給我們提供了這個可能。在此之前,我都很難想像,人竟然可以承受如此的苦難,因為一開始讀《活着》時,讀到有慶的去世,我先是懷疑,不會真就這樣死了吧,後面是難以置信,竟然真就這樣死了?!最後讀到那條灑滿了鹽的路,感到了窒息。
現在回過頭來讀《呼喊》,對于裡面的死亡和苦難,我反而平靜了。回過頭來回望自己的生活,想到自己生活中竟然被些許不如意而折磨,實在是太幼稚。我已經是如此的幸運,而因為一點小事就焦頭爛額,實在是有愧,我所遭受的困難與書中任何一個人的苦難相比都不值一提。我又覺得生活,變得活潑了起來。生活的本質就是苦難,而我又是如此的幸運,又有什麼是值得惆怅的呢?
與人生和解,與苦難和解,是我從餘華作品中得到的最大的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