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時候從TVB電視連續劇裡熟悉的城市,在大二的暑假,我選擇隻身一人去那裡參加領締國際與英國保誠保險公司聯合舉辦的領導力項目實習。
在香港機場準備換手機卡時,我發現牙簽是打不開SIM卡槽的。沒有有效的手機卡意味着不能聯系導師,不能上網,不能查手機地圖……印象中,我隻記得導師訂的酒店在彌敦道附近。在機場巴士上估摸着差不多了,我就賭命似的跳下了車,接下來的就隻能不斷問路了。我在尖沙咀碰到過兩個來旅遊的内地大學生,一對非常熱情的香港母女,在他們的幫助下,我摸索到了最近的地鐵站,蹭着地鐵站的免費WIFI,我發現自己離酒店隻有兩公裡了,看到希望之後,我稍作休息就重新出發了,終于在集合時間之前到達了酒店。
香港的樓層數與内地不同,我們的F1層是他們的G層,我們的F2層是他們的F1層……導師通知集合地點在F2層的會議室,我和室友因為弄錯層數遲到了2分鐘,被導師罰第二天給40個同學買早餐。導師總是嚴厲又親切的,她是一位看上去在香港很成功的内地人士,每天變換着不重樣的奢侈品行頭,也有能力把我們安排在又一城裡的保誠總部實習。她說保誠公司每個小時交給又一城的空調費就有一萬港币,因此遲到2分鐘也是不可容忍的。
導師為我們安排了一個有趣的項目——城市生存挑戰賽。我們在一個商場裡面尋找陌生人,拿出自己身上的一個小物件不斷與他們交換,比賽誰最後的收獲多。我用一隻“晨光”簽字筆換到了一位香港男士手中的日本進口簽字筆,又用那隻日本簽字筆找一位荷蘭旅客換了一隻荷蘭簽字筆,最後找一位加利福尼亞華人換了他手中的一隻paper mate。雖然我不是收獲最多的,但我覺得活動過程的意義早已遠遠大于活動結果。
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的都市,外國人随處可見。我從莎莎出來的時候曾經遇見一位日本女士,她叫橫山仁美(Hitomi Yokoyama)來香港做義工。在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裡,我用蹩腳的日語和英語,她用剛學的漢語和英語,愉快地交流着各自的理想與認識。我問她日語母語者怎麼看待清音濁化的想象,她問我日語漢字與中文簡體字、繁體字的區别……
項目最後要求各組交一份BP(商業計劃書),在最後一周裡,我和隊友們總共睡了不到18小時。導師有一句話我至今認為十分經典,“夜裡加班的時候,記得把窗簾拉開”。是呀,當你看到淩晨2點如白晝一般的香港夜景時,你就不會覺得自己在孤單加班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