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計算機的普及率也越來越高。那些從前隻有企業、機構或有錢人才能用得起的電腦、手機等計算機設備,如今已走進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
因此,很多計算機的術語、知識等,人們在日常交流中也會經常使用。但是對普通人來說,這些術語或常識的含義卻不是很清楚,以至于經常搞錯。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計算機中的一些常識,計算機專業的同學可以繞過哈。
一、計算機中的單位
我們在買電腦或手機等電子産品的時候,經常會提到諸如1T硬盤、8G内存等,或者我們在使用電腦處理文件時,文件大小會顯示1M、10K等,這些其實就涉及到計算機中的單位。
計算機中常用的單位有B(字節,Byte)、KB、MB、GB、TB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如下:
單位換算
由于計算機是采用2進制的,所以他們之間是1024(即2的10次方,可以看做計算機中的1千)的倍數轉換算關系。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在電子産品購買時,有些商家會以1000來充當1024進行換算,這樣的話,我們如果買了1TB的硬盤,其實隻有1000GB,少了24GB。
二、網速或下載速度
我們日常從電信運營商那裡安裝的寬帶,經常會提到網速10M或100M等,即每秒下載10M或100M數據,但我們實際下載一個100M的内容,往往花費的時間不止1秒鐘。
這裡其實也是一個單位的問題,網速的單位是Mbps,全稱1Mbit/s,即1秒鐘下載1Mbit,基礎單位是bit,指的是1位2進制數。
但我們通常說的數據大小單位是MB,即MByte,基礎單位是字節。
1Byte=8bit,所以網速轉換成實際下載速度需要除以8。以100M的網速為例,實際下載速度是100Mbps÷8=12.5MBps,因此,理論上來說,需要8秒鐘才能下載完。
實際上,在網絡上為了方便傳輸,會将數據切割成很多小段數據,進行打包、封裝,加上額外的标識信息,因此,網絡上實際傳輸的大小,會大于數據本身的大小,所以,下載時間還會更慢一些。這就好比汽車裝載貨物,除了貨物,車身自己的重量也會占用載荷。
三、為什麼沒有A盤、B盤?
我們在使用電腦的時候,會驚奇發現,硬盤的盤符是從C盤開始命名的,C盤、D盤、E盤等,唯獨缺少了A盤、B盤,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需要從早期的計算機開始說起,早期的電腦,體積非常大不便于攜帶,而且沒有磁盤,數據都是在内存中,關機之後就沒有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IBM的工程師就設計了一種叫軟盤的存儲介質,分别有5.25和3.5英寸2種規格,它們的盤符用的就是A盤、B盤。我最早對軟盤有記憶的時候,一個軟盤的大小是1.44M。因此,當硬盤出現後,隻能C盤開始命名。
四、内存、運行内存分不清楚
在電腦上,内存和運行内存其實是同一個概念,指的都是電腦運行時,用于臨時存放數據或指令的地方,以便被處理器快速讀寫,關機後數據就會被清空。電腦上,還有一種可以永久存放數據的介質,就是我們熟悉的硬盤,關機後數據也還在,上面的數據需要經過内存,才能被處理器讀寫到。
但自從智能手機普及後,内存和運行内存有了不同的概念。在手機上内存指的是用于永久存儲數據的介質,就相當于電腦上的硬盤。而運行内存才是對應于電腦上的内存,即運行時進行數據臨時存放的地方。
以上是整理的一些容易搞錯的計算機常識,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