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要不要早點給孩子識字,一直頗有争議。
有一種觀點是,小孩子過早識字會失去對圖像的敏感度,從而阻礙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很多家長受這個觀點的影響,遲遲不敢邁出教孩子識字的第一步。
這種觀點起源于美國。1968年,美國内華達州的一位媽媽将女兒就讀的幼兒園告上了法庭,理由是她人認為幼兒園老師過早地教孩子認識字母“O”,破壞了孩子的想象力。
但孩子想象力的發展受認知儲備、觀察能力、思維發散模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說識字破壞孩子的想象力并沒有科學依據。
還有一部分家長支持早點識字,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是為了孩子早點實現自主閱讀做準備,二是為了孩子以後上學打好基礎。這兩個考慮都沒錯,但是這個“早”究竟要早到什麼時候呢?
其實,識字也是有敏感期的。
一般來說,孩子的識字敏感期出現在4-7歲之間,這時候孩子開始對書本上的文字符号産生興趣,經常興緻勃勃地詢問文字的讀法。
雖然文字敏感期也有生理基礎,但是文字敏感期受環境影響挺大的。一個從一歲就開始堅持親子共讀的孩子和從沒有進行過親子共讀的孩子,識字敏感期出現的時間肯定有很大的差異。
所以,在識字的問題上,家長不用過于糾結,根據自己孩子的節奏來就可以。
我們要明白,識字并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可怕,但是這個過程也不能拔苗助長,關鍵是要觀察孩子的興趣。隻要孩子表現出了對識字的興趣,那麼家長就可以放心大膽地教孩子認字。
對于家長來說,重要的不是要不要教孩子認字,而是如何教孩子認字,讓孩子始終對認字保持興趣,并且積極主動的接受。
認字自然需要選擇方法和材料,現在主流的識字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識字APP很多家長帶孩子識字會首選識字APP。
識字APP一般都是通過各種闖關遊戲來吸引孩子,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吸引孩子的興趣,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會願意學。
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孩子可能隻是被遊戲吸引,真正的識字效率不高,而且還存在過度使用屏幕傷害眼睛的的問題。
因此,個人覺得識字app不适合作為主要的識字方式,可以作為一種補充。
二、識字書常用的識字書包括《四五快讀》、《學前快讀600字》、《迪士尼我會自己讀》、《日有所誦·蝸牛出門》、《千秋好文字》等等。
識字書最大的優點就是目的明确、逐級深入,識字效率高,但是缺點就是比較枯燥,孩子容易失去興趣。
因此識字書需要父母花更多的精力去保持孩子的興趣。
三、繪本指讀繪本指讀是很多家長選擇的教孩子識字的方式,但是我個人是非常不贊成的。
繪本也叫“圖畫書”,我們給孩子讀繪本,除了讓孩子理解繪本的内容之外,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觀察繪本中的圖畫,進行聯想和思考。
如果孩子看繪本隻是專注于指着字讀,那麼孩子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文字上,必然會忽視對圖畫的觀察,這樣真的是得不償失。
如果想要繪本指讀,可以隻指讀标題,或者繪本中重點标注的詞彙。已經讀過很多遍的低幼繪本可以作為練習指讀的材料。
四、無圖文字卡無圖識字卡,就是沒有圖案、隻有文字的白卡。
研究表明,幹淨單一的背景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使用無圖識字卡可以減少圖畫對于孩子注意力的分散,讓孩子專注于文字本身。
但是無圖文字卡的問題是,不容易建立字與字之間的聯系,孩子隻是機械的記住了字的樣子,而不知道字的意義和使用方法,背離讓孩子識字的初衷。
五、生活中認字生活中随時随地的教孩子認字,可以讓孩子了解各種字的使用情境,更容易記得牢。但問題就是不夠系統,因此效率不高。
上面這些識字方法都沒有十全十美的,但是可以巧妙組合,互相補充。
我家孩子現在3歲2個月,大約一個月前開始表現出對字的興趣。對于識字,之前我沒有做過多的幹預,唯一堅持的就是,每讀一本繪本前會給他指讀一下書名。
一個多月前,我買來新書,他會指着封面問我,這是什麼字、那是什麼字,因此我感覺小家夥可能到了識字敏感期,就開始準備教他認字。
剛一開始,上面幾種識字的方式我也是都嘗試了一個遍。
比較意外的是,小朋友竟然對識字APP不感冒,看了一次就不要看,後面我嘗試給他換不同的APP,也是完全排斥。
于是我就把幾套識字書都買了,還買了一套無圖識字卡。識字書小家夥也是興趣不大,看不了一頁就不要看了,無圖識字卡更是拒絕。
所以,一開始的系統識字計劃其實是不太順利的。但是我覺得識字這個事,一旦決定開始,就不能随便停下。
我也開始反思,識字書和無圖識字卡确實無趣,孩子不喜歡也是正常的,那麼我怎麼能讓這個過程有趣一些呢?
經過幾天的摸索嘗試,我終于找到了孩子喜歡的識字模式,那就是玩遊戲。其實這和識字APP的思路是一樣的,隻不過線上的遊戲轉到了線下。
先通過玩遊戲認字,再通過玩遊戲強化認過的字,孩子的興趣和積極性一直很高,并且識字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具體怎麼操作呢?
首先,因為無圖識字卡的字都是孤立的,所以我需要先從無圖識字卡裡找到關聯的字,組成詞組,比如大象、電視。
然後配合各種玩具用選定的詞組編故事、玩遊戲。
故事一定要結合孩子的興趣點,誇張一點也沒關系。當故事中出現了要認的字的時候,就把卡片亮出來給他看,然後收起,繼續講故事。
一般來說,有趣的故事小朋友會要求反複講很多遍,經過幾遍強化,幾個字都能認得差不多。
最後,會玩幾個小遊戲來強化認過的字。比如下面這些。
1、文字消消樂。在白闆上寫好今天認識的字,說到哪個字,就把哪個字擦除。
2、搶答遊戲。我拿卡片,小朋友和姥姥搶答,或者小朋友拿卡片,我和姥姥搶答,讓孩子當裁判,讓他判斷對錯。
3、畫畫拓展。這個對畫功要求比較高,請忽略我的靈魂畫法。
4、角色互換。小朋友當老師,教我和姥姥認字。
識字遊戲有很多,還有喂怪獸吃字、你說字我來踩等等,改天單獨寫一寫。
現在小朋友的識字計劃已經開展了一個月有餘,正穩步向前推進。經過這個過程,我也有一點思考。
1、識字的早期興趣培養很重要。
家長不能過度地求多求快,否則很容易打消孩子的興趣,長遠看來,并不利于高效快樂的學習。
2、要找到孩子最接納的方法。
每個孩子的興趣點不同,喜歡的方法也不同。上面說的我們家的方法隻是分享一種做法,并适用所有的孩子。關鍵是家長要用心,多嘗試,真正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
3、識字的過程也是動态的過程,不能一步到位。
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水平是不斷進步的,也需要我們不停地調整方法。
我現在暫時放棄了識字書,先使用無圖識字卡來幫助孩子實現最基礎的文字積累。等到認識的字達到一定的數量,再把文字書拿出來,他可能會更有信心和興趣。而這個識字卡遊戲法可能過段時間也會失去興趣,也需要再繼續尋找新的方法。
總之,感覺找對了方法以後,不管學什麼,都能事半功倍,希望小朋友的識字之路能順利走下去!
大家帶娃識字的過程中有什麼好方法嗎?歡迎一起交流。
我是@陪娃日志,中國人民大學碩士,多平台親子遊戲達人,專注親子陪伴與啟蒙!關注我,一起用心陪娃成長!
#淩晨爸媽成長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