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32歲的小夥子在國企工作

32歲的小夥子在國企工作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1 09:23:18

這界年輕人都想紮堆進國企?膚淺了,難道中年人就不想?

K哥一位前同事老M,最近踩着34的尾巴,卡着點進了國企。周末聯系的時候,說正在風景如畫、烈日炎炎的某江南小城的大酒店内,開封閉式年中會議。我問他有沒有感受到國企的香,他回答得比較含糊,隻說自己這次潤進國企,是順應了這波“擇業複古主義”大潮。

01

風水輪流轉,擇業也複古

擇業複古主義,這詞兒用得太妙了。N年前,國企、事業單位,是我們父母那代人眼中的鐵飯碗,是為數不多能讓他們看得上眼的“正經”工作。這類工作的穩定性、安全感,兼顧了那個時代人們想要的裡子和面子,不僅是他們認為的最佳職業選擇,還極度鼓勵自己的孩子也能進體制,成為國有單位、事業單位中的一員。

但在我們這一代人成長過程中,國企恰逢式微,不僅國企員工有下崗潮,而且他們賺的那點工資,和那個時代的外企,甚至逐漸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相比,确實有點拿不出手。随着後來互聯網行業的蓬勃發展,以華為、騰訊、阿裡為代表的大廠,更是把國企們的那點待遇秒到渣都不剩。當初那些鮮衣怒馬的少年們,把進大廠當成自己改命的機會和最大榮光,而把國企理解為缺乏競争力、混吃等死的養老所在。

時光荏苒,當初鮮衣怒馬的少年們,已成油膩秃頭的大叔,在賺夠了首付或N套房的同時,也經曆了“工作996,生病ICU”的社會毒打。加上近兩年疫情環境帶來的各種不确定性,以及各種大廠小廠裁員潮的沖擊,他們才摸着隆起的肚子,赫然發現人生至愛是清歡,為誰辛苦為誰卷。

蓦然回首,當初老父親老母親們極力推崇的國有單位,才更符合“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人間真相。所以,不管是主動跳船的,還是被動畢業的,都不約而同、奮不顧身地湧向國企、事業單位,掀起老M口中的擇業複古潮。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抛開其他不談,單從現實角度出發,K哥也覺得能入編、進國企,對某一階段的職場人來說,絕對是值得考慮的方向。然而畢竟僧多粥少,那些沒有機會進國企、進編制的少年人、中年人,在當前的環境下,又該如何自處呢?K哥就這一話題,和大家聊一聊。

32歲的小夥子在國企工作(中年人瘋狂進國企)1

02

當今職場必須具備的幾點認知

1、年輕人要增強換領導的能力

所謂換領導,也就是換環境、換體系。換領導的能力,實際上就是适應新環境、新體系的能力。K哥先和大家分享一個近幾年比較流行的詞,VUCA。這是四個單詞的縮寫,代表着四種狀态,分别是:Volatile 不穩定、Uncertain 不确定、Complex 複雜、和 Ambiguous 模糊。

這一概念最早是在20世紀90年代,由美國軍方提出,用以描述冷戰結束後世界局勢呈現的不穩定、不确定、複雜且形式模糊的狀态。後來被商界借鑒,用來指導企業的戰略方向制定,以便能跟上且适應這個充滿不确定性的複雜、模糊的未來商業環境。如今用來形容當前職場人面臨的環境,也是恰如其分,剛剛好。

VUCA時代,職場人需具備的重要能力,一是适應力;一是韌性。

一個人的适應力,分為兩個層面,一是認知層面,一是行為層面;要想适應環境、和新環境妥協,首先要對自己有深度認識,包括清楚自己的優勢,了解自己的短闆,明白如何快速在新的環境中揚長避短,持續發揮自己的價值,并掌握一定的主動權。

有了對自己的清晰内在認知,還要能在應對環境變化時,轉化為外在行為,真正把認知落實到行動上,才能真正實現适應能力的完整“蛻變”,重現找到自己的定位,體現自己的價值。

韌性,主要是具備耐壓和抗擊打性,要有基本的反脆弱的能力和品質。在VUCA時代,很多事情沒有标準答案,也沒有現成的解決方案。除了适應力外,還要有摸索前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錯或掉坑裡,無論稱之為試錯成本也好、付出的代價也罷,如何面對挫折和失敗,才是衡量一個人在VUCA狀态下,能走多遠、走多久的關鍵。

上面說的老M,其實就是在前段時間裁員中被優化掉的大廠員工,失業後也經曆過好一陣子的迷茫,面試被pass,一直拿不到offer,但他并沒有擺爛沉淪,而是想盡辦法、動用所有資源為自己謀下一份工作。他目前這份國企工作,就是他厚着臉皮,通過一個多年未聯系的同學幫忙引薦的。

VUCA時代,不管換什麼,努力活下去才是王道。适應變化、充滿韌性,你所有的努力都不丢人。

2、非要“躺平”,也請積極躺平

孔子雲:有道則現,無道則隐。在大環境不允許折騰的時候,先“隐”起來,未嘗不是一種智慧的選擇。K哥這裡說的隐,并不是指完全無作為的躺平, 客戶不好開發,我就完全不開發了;用心打磨産品無人問津,就不再關注産品的改進了。而是說,即使躺平,也要積極地“躺平”。

客戶不好開發,就認真分析是用戶畫像不精準,還是自家産品适銷不對路,可以不盲目增加産品營銷的投入,但絕不會停止研究、精進新的拓客思路和獲客途徑;同樣,用心打磨的産品少人問津,并不代表要放棄匠心,可以不急着大張旗鼓、大筆投資地推倒重來,另起爐竈,但不能停止研究産品的功能特點,是不是真能确切滿足用戶的需求,解決用戶的痛點和問題。這些,都是在不費力折騰、不盲目投資前提下的積極躺平。

3、人才都是剩下的

越是不确定時期,大家越缺乏安全感,越想為自己做好更全面的規劃。K哥近一個月内已經聽到好幾位朋友聊起要重新規劃戰場和賽道的事。新的機遇和風口,的确需要有心人的慧眼判斷,占領先機。有些職場人到了一定階段,也确實需要一次全面的重新梳理和審慎地重新出發。

但并不是說,因為客觀環境不樂觀,大家都應該一窩蜂丢掉手裡擁有的,為了某一個想象中的風口,拼死奔赴。對很多人來說,堅守也許是最該有的選擇。吹盡黃沙始到金,每個行業的中流砥柱,大都是經曆多次洗禮,帶着一身傷痕迎來轉接和希望的,彼時,身上的傷痕,也變成了閃耀勳章。

K哥有個朋友,一直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做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發工作,但他所在的企業,在前段時間倒下了。這位朋友還沒反映過來,獵頭已經找上門來,某智能家居企業願開高薪加期權的模式挖他過去,但這哥們最終沒有接受這個offer,而是選擇了另一家薪水待遇并不如家居公司的車企。他說,他知道自己最大的價值在哪裡,也知道未來最有價值的行業在哪裡,而他的選擇,則是他該有的堅持和堅守。

4、物質低配,精神高配

“每塊木頭都可以成為一尊佛,隻要去掉多餘的部分。” 這是著名漫畫家蔡志忠的名言。K哥覺得這句話的精神和哲理,完全可以應用在當前環境下。

我們當中不少人早已習慣了買買買,習慣了各種物質過剩的生活。需不需要不重要,有沒有更重要。這成了很多人的基本消費觀和生活認知。與此同時,我們擁有的東西越多,需要擔心和關注的外部事物就越多,我們各種患得患失的情緒和壓力,就越嚴重。

為什麼很多職場人聽到裁員的風聲,就惶惶不可終日?為什麼都知道大廠爆肝,還是搶破頭往裡擠?因為有房貸車貸沒還完,給老婆孩子買包買玩具的支出不能少,每月打卡網紅店的消費習慣也不想丢。誰都想讓自己滿意的生活方式不受幹擾的繼續下去,但當環境不允許、工作不允許、收入不允許時,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這些落差?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跳脫這些,再次升維,需求理論的中的頂配,即自我實現的層次所包含的價值觀、創造性和審美能力,其實都不是一定要花大錢才能實獲得,也許持續的閱讀、思考,等内化的自我提升,就能幫你實現這些目标。

在充滿不确定的時期,保持物質低配,精神高配,也許是最智慧的人間清醒。

32歲的小夥子在國企工作(中年人瘋狂進國企)2

03

35歲 “職場老人”的出路

1、提前做好“人生設計”

不管你喜歡不喜歡,承認不承認,35歲絕對是職場上的一個坎,精力下降,可選擇範圍變窄,這都是客觀現實。但誰都會有35歲這一天,面臨這道坎,應該提前做好自己的人生設計。作為過來人,K哥有幾點建議可供參考:

第一,做好自我定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老話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35歲剛好卡在中間,理論上應該是“半立半不惑”的狀态,事業上、物質上有了一定的基礎,思維和認知上慢慢趨向通透,這個時候,确實很有必要做一次人生的關鍵梳理和複盤,做好了,後面一馬平川;做不好,則可能一地雞毛。

第二,善用自己的核心競争力,打造自己下半場的“盈利模式”。

這裡所謂的核心競争力不一定是多了不起的能力,而是相對自己其他方面,最能拿得出手,也最能靠它吃飯的手藝和能力。今後人生路徑的設計,要圍繞這個核心競争力設計,可以适當延伸,但最好不要完全偏離。35歲以後,最可悲的場景,就是還像無頭蒼蠅一樣,不知道自己的下半場将以何為生。

第三、控制節奏,有自己的定力。

北野武在《虛僞的真心話》裡這麼說的“人生道路并并不像四季那般明晰,40歲的相撲已經老了,但50歲的政治家會被稱作菜鳥,别人難以準确區别到底多少才算得上老年人,大家需要自已決策年紀大了沒有。”人不同,做的事不同,自然取得結果的時點和時機也會不同。對此,每個人應有清醒的認知,要有自己的定力和節奏,不能做無原則的牆頭草,輕易随波逐流。

2、培養“可遷移能力”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永遠在變。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有以不變應萬變的基本态度和應對能力。而可遷移能力就是這種能力的“基本盤”。

可遷移能力,簡單理解就是将來無論做什麼工作,都用得上的能力,比如溝通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等,這些能力跟專業技能沒有太大關系,而是無論在任何行業和領域都可以複用。相同或類似的底層邏輯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即使在新的環境中,也可以幫你快速上手。

可遷移能力,是時間和曆練給予一個人性價比最高的禮物,一定要及時擁有,畢竟人生沒那麼多時間,讓一切從頭再來。

3、具備“成長型思維”,終身學習

一般來說,人有兩種思維方式,固定式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具有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智力是固定的,隻習慣于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内做事,而對該範圍之外的事缺乏興趣,和體驗嘗試的勇氣。而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更傾向于不斷拓展自己的能力邊界,敢于接觸、學習新鮮事物,有勇氣對自己的能力發出更高級别的挑戰、

不難看出,相較于固定式思維,成長型思維是一種打破自己舒适圈的進取型思維,更适合這個充滿變化和變數的時代。未雨綢缪,擁抱變化,沒什麼比讓自己不斷成長更有效,這是35 職場人應該具備的起碼認知。

4、建立你的“财富系統”

35 ,很難再單純依靠拼時間、拼體力,為自己赢得足夠的收入和安全感,而是應該利用職場上半場累積沉澱的财富、資源、影響力,為自己搭建穩定、可控、看持續的“财富系統”。并通過這個系統,為自己赢得孳息收入、被動收入等睡後收入。

個人财富系統的搭建,可以通過自己資産的合理配置(如個人版權版稅、影響力的多渠道變現等方式),豐富、完善自己的收入結構,不斷提高以财生财、以智生财、以名生财的比重。雖未必容易,但對35 的人來說,絕對值得嘗試。

林間有兩條路,你隻能選擇一條,懷念另一條。踩着尾巴進國企是一條路,35 繼續在體制外打拼也是一條路。風水一直輪流轉,應該選擇誰、懷念誰,很難說得清,不如認定自己的選擇,踏實前行,将來懷念自己曾揮灑過的汗水、奮鬥的日子,也是人生美事,共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