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韓信、蕭何的後代子孫的境遇如何#
劉邦能成就霸業全靠“漢初三傑”即蕭何、張良、韓信的鼎力相助。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三人為大漢立下潑天之功,那麼他們三個人的後代如何呢?
先說蕭何之後
蕭何算是劉邦的大總管,楚漢之争時蕭何在大本營為劉邦管理後勤,保障了大軍無後顧之憂,而且大漢成立之初,蕭何是大漢制度的總設計師,劉邦更是在行封之時,力排衆議将蕭何評為建立大漢的MVP,封為酂侯,食邑萬戶。
劉邦建漢之後,就開始清理那些異姓王,蕭何雖然不是異姓王,但因為權力過大也上了被清理的名單。蕭何非常了解劉邦,為了自保,給自己按了個貪污的罪名,雖然最後被無罪釋放了,但自那以後蕭何就很少參與朝政了,對昔日的大哥也是恭恭敬敬的,最後得以善終。
正是因為蕭何會做人,知進退。蕭何的後人得以世襲酂侯,更難能可貴的是,蕭何的後人曾四代都因犯罪而失去侯爵封号,但每次天子都會重新尋找蕭何的後人,再冊封為酂侯,滿朝文武中沒有誰能和蕭何相比,這也算是劉邦後人最後的溫柔。
就這樣蕭何後人世襲着酂侯的爵位,直到公元9年,新朝建立,西漢覆滅。
從新朝建立到魏晉時期蕭氏一族沒有什麼出彩的人物出現,直到南北朝時期,蕭氏才憑借軍功成了頂級門閥,“蘭陵蕭氏”登上了曆史舞台。
蘭陵蕭氏在中國曆史上一共出過21位天子和42位宰相,其中最為著名的莫過于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和南梁武帝蕭衍,蕭氏共掌國一百一十二年,曆齊、梁(西梁)兩朝。
再來說說張良之後張良對于劉邦來說算是“知心哥哥”級的人物,劉邦真的是遇事不決就找張良,張良也很好地幫劉邦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論功行賞的時候,張良被封為留侯,食邑萬戶。張良素來體弱多病,自從劉邦入都關中,天下初定,他便托辭多病,閉門不出。随着劉邦皇位的漸次穩固,張良逐步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張良就開始退居二線,到劉邦晚年時,張良幹脆隐居山林當了道士。張良急流勇退,成功地避免了與劉邦撕破臉的結局。
張良的主動讓位,讓劉邦很安心,張良的嫡長子張不疑也很順利地世襲了留侯的爵位,本是享福的一生,卻主動跳入朝局中,參與了謀殺原楚國的舊貴族的行動,犯不敬罪,不但被削去爵位還給判了個死罪。多虧家底厚,花了好多錢,改成了城旦,就是修城牆的苦役,刑期5年。不過張侯爺吃不了那個苦,一年後就死了。
很長一段時間張良的後人是沒有爵位的,直到漢宣帝劉詢時期。公元前62年,宣帝感念漢初功臣,将張良的第六世孫張乘重新封為陽陵侯。
東漢時期張良的後人張皓,也身居要職,曆任郡吏、大将軍掾、尚書仆射、彭城國相、廷尉、司空等職,算是一個相當大的官。
總之,張良的後人沒有像蕭何後人稱為名門望族,傳承千年。
最後是韓信之後
韓信為劉邦打下半壁江山,所謂功高蓋主,說的就是他。作為楚王的韓信權勢遠超蕭何、張良,不過站得越高摔得越狠。
劉邦建立大漢之後,韓信就由“首功”變成了“首除”,由天下第一大功臣,變成了第一個要除掉的人。韓信一天不除,劉邦一夜睡不好。于是劉邦在雲夢澤設計了韓信一把,以“有人告你謀反”為由,将韓信由楚王貶為淮陰侯,帶回了都城,常年軟禁。後來劉邦率軍平定陳豨之亂時,呂後聯合蕭何誅殺了韓信。劉邦聽聞韓信的死信後,“且喜且憐之”,然後誅了韓信的三族。
韓信的後人全被誅殺。至于後世有人說韓信是有一幼子被蕭何所救送往南越,為避仇殺以“韓”字的半邊“韋”作為姓氏。個人覺得更像是後人同情“兵仙”韓信,憐其無後而杜撰的。首先韓信就是被蕭何诓騙才死的,蕭何不可能給自己留個仇人,其次以呂後的兇殘,絕對不是留下一個活口。
可憐一代兵仙,臨了就留了一句“悔不該不聽蒯通之言”着實令人惋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