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車亦稱“水轉筒車”,是唐代出現的一種提水工具。一種以水流作動力,取水灌田的工具。
其原理為:在水流很急的岸旁打下兩個硬樁,制一大輪,将大輪的軸擱在樁叉上。大輪上半部高出堤岸,下半部浸在水裡,可自由轉動。
大輪輪輻外受水闆上斜系有一個個竹筒,岸旁湊近輪上水筒的位置,設有水槽。當大輪受水闆受急流沖激,輪子轉動,水筒中灌滿水,轉過輪頂時,筒口向下傾斜,水恰好倒入水槽,并沿水槽流向田間。
此種筒車日夜不停車水澆地,不用人畜之力,功效高,約産生于隋唐時代。唐詩人劉禹錫有《機汲記》加以描述。直至今日,雲、桂、川、甘、陝、粵等地仍使用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