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繪唐堯像
人類漁業萌芽在舊石器時代,原始社會早期人類就撈取水中的魚貝維持生命。 距離山西襄汾縣城4公裡的丁村汾河畔,1953年起,陸續發現了九龍洞遺址(鑒定為17萬年前)過水洞遺址(約為20萬年至30萬年前);老虎坡遺址(約10萬年前 )。
被統一命名“丁村遺址”的這一帶,除了出土古人類牙齒,還有包括青魚 草魚 鯉魚和螺蚌等動物化石1400餘件。華北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和遼東海城小孤山遺物中都有魚骨化石。
早期人類的漁獵活動基本局限于單打獨鬥,這個維持生存的漁獵階段經曆了漫長的歲月。直至舊石器時代晚期,進入母系氏族社會的人類才開始了有組織的漁獵生産活動。父系氏族社會人類漁獵能力已經有了相當的發展。
直到剩餘産品産生,有閑階層才開始了獨立于生産的釣魚活動。不過,在相當長的曆史階段,個人休閑釣魚與謀生釣魚是同步進行的。即便今日,釣魚仍然是生産生錢的組成部分。
那麼誰是釣魚第一人?
過去首推姜太公。根據是《呂氏春秋》“太公釣于滋泉,以遇文王”和《史記》“太公望年七十釣于渭渚”。(《史記 卷三十二 齊太公世家第二》)
近些年有人又說最先釣魚的是虞舜。說他扛着釣魚竿去雷澤一路釣魚解決口糧。其實都沒說到點子上,因為,早在呂不韋 司馬遷之前,宋玉(公元前298年—前222年)就說:
昔堯舜禹湯之釣也,以聖賢為竿,道德為綸,仁義為鈎,祿利為餌,四海為池,萬民為魚。
(見《宋玉·釣賦》)
宋玉比屈原(前340-前278年)小42歲。耳熟能詳的典故 “下裡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皆出自他。
雖然《釣賦》說的“堯舜禹湯之釣”與今人的網絡釣魚差不多,但終歸沒析出《傳》的定義:“釣者以此有求于彼”。關鍵是那時候,堯舜禹湯都得先掌握打獵釣魚技巧,然後才能“以聖賢為竿,道德為綸,仁義為鈎,祿利為餌,萬民為魚”。所以唐堯派到地方的虞舜才能一路釣魚去雷澤指導漁業生産。
其實比之更早的釣魚人肯定更多,遺憾的是,能名垂青史的都是帝王将相名人,比之更早的普通釣魚人都被湮滅在漫長的史海中,名不見經傳了,否則甲骨文中何以有“釣”字?
釣字的演化
争奈唐堯畢竟是受推崇的中華始祖。目前史籍中可考的又最早與釣字相連,姑且存之。堯本是谥号,他大名叫祁放勳,是黃帝12子系中祁姓的後裔。
中華兒女都自稱“龍的傳人”,龍圖騰就啟自唐堯。
《竹書紀年》說堯生伊祈山(保定順平)。堯母慶都生于鬥維之野,慶都成年,常有龍随之……既而赤龍感之有孕。十四月生堯于丹陵(伊祈山)。(見中華書局《王世舜 譯注.尚書》)
姑且就算祁放勳---唐堯是目前可考的釣魚第一人吧。
唐堯随後的釣魚名人是虞舜。
大禹治水整天跟水打交道,肯定也得捕魚釣魚,可惜能找到的文字記錄太少。直到幫助建立周朝的姜太公,關于釣魚的文字才豐富生動起來。
呂望年七十釣于渭渚,三日三夜魚無食者,望即忿……(《說苑》).《說苑》劉向編纂于鴻嘉四年(公元前17年)。
看來姜太公釣魚并不是故事裡說的電視裡演的那樣,平心靜氣 胸有成竹,穩坐釣魚台,單等文王來.而是釣不到魚也和常人一樣氣急敗壞,光膀子摔帽子,甚至罵罵咧咧. 你可以想象.都七十多歲了.(司馬遷和荀況都說他遇到文王是七十二歲)滿腹經綸,懷才不遇,那心情得是何等焦躁啊?
姜太公可不是閑着沒事兒釣魚,他是在真心釣魚.因為他得吃飯,”呂望嘗屠牛於朝歌,賣飲於孟津。”(見《索隐谯周》)“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一直沒啥錢,啥都幹過,都古來稀了也沒幹出啥名堂來,才去釣魚。他釣魚和後來沒得志時的韓信一樣,是為了生計。
《呂氏春秋》說“太公釣於茲泉,遇文王”。茲泉在哪兒呢?
“茲泉水源出岐州西南凡谷。”(見《括地志》)。茲泉是渭水支流。郦道元曾專門去實地考察“磻磎中有泉,謂之茲泉。泉水潭積,自成淵渚,即太公釣處,今人謂之凡谷。石壁深高,幽篁邃密,林澤秀阻,人迹罕及。東南隅有石室,蓋太公所居也。水次有磻石,可釣處即太公垂釣之所。其投竿跪餌,兩膝遺迹猶存,是有磻磎之稱也。其水清泠神異,北流十二裡注于渭’。
(見《水經注》)
周朝釣魚名人還有穆天子。
“辛未,天子北還,釣于漸澤,食魚于桑野。”
(見《穆天子傳》)
《穆天子傳》是晉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涿郡人盜發魏襄王墓時出土的,共六卷,記述西周第五位君主周穆王(前1026年?—前922年)事迹。穆天子,就是周穆王,他才是曆史上最早開拓西域的中原帝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