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他思想高潔,一心想振奮祖國。當時楚國被秦國打敗了,國力一蹶不振,連國王楚懷王都被押在秦國達一年多後死在異鄉。
2、屈原十分氣憤,他勸楚頃襄王要勵精圖治,親賢人遠小人,操練兵馬,使楚國強大起來。可是他這種抱負卻招來了令尹子蘭和靳尚等奸臣的仇視,他們在楚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楚頃襄王聽信這些謠傳,把屈原流放到湘南去了。屈原到了湘南以後,經常在汨羅江邊徘徊,他滿懷悲憤,感到有生之年再難救國救民了,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後,抱着石頭投汨羅江自盡了。
3、楚國的人民知道這個消息之後,趕到江邊來想打撈他的身體,但都找不到。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劃着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将魚蝦趕跑;還用粽葉包米飯,做成粽子,投到江喂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據說這就是劃龍舟、包粽子的由來。端午節又因此被叫做“詩人節”。然而,許多盛行于世的端午習俗的曆史卻比屈原的傳說還要悠久。有學者據此推測,端午節或許另有起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