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支計時法。古人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時”字表示。即子時、醜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每一時刻相當于今天的兩個小時。
十二時段計時法。這種方法是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段,每個時段等于現在的兩個小時。各時段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夜半”相當于“子時”,就是23點至1點;“雞鳴”就是1點至3點;“平旦”就是3點至5點;“日出”就是5點至7點,依次類推。
更點計時法。這種計時法專用計夜間時間。“更”與“點”是兩種計時單位。先說“更”。古人把一夜分為五個時辰,夜裡的每個時辰被稱為“更”。一夜即為“五更”,每“更”為現今的兩個小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