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課 愛蓮說
基礎知識
1.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元公是周敦頤的谥号。
2.文言詞語
常規詞語
【蕃(fán)】多。
【獨】僅。
【盛】大規模。
【予】我。
【染】沾染。
【濯】洗滌。
【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裡指清水。
【妖】美麗而不端莊。
【植】立。
【亵(xiè)玩】玩弄。亵,親近而不莊重。
【謂】認為。
【隐逸】隐居的人。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鮮】少。
【宜】應當。
【衆】多。
詞類活用
【蔓】生枝蔓。【枝】長枝節。【亭亭】聳立的樣子。
閱讀探究
3.在第一段中,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蓮的可愛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意在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操?
從環境習性、體态香氣、清高氣質等方面,表達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4.“陶後鮮有聞”中的“陶”指誰?文中的“鮮”與哪個詞語構成反義詞?
指陶淵明。文中與“鮮”構成反義詞的是:衆(蕃)。
5.從作者對蓮的贊美來看,這種君子應具備怎樣的品格?
鄙棄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風,潔身自好,保持堅貞的氣節和高尚的品德。
6.“予獨愛蓮”中的“獨”表現了作者什麼态度?
遺世獨立,決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7.“可遠觀而不可亵玩焉”表現了蓮花什麼特點?
莊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蓮和牡丹對舉,其用意是什麼?
批判貪圖名利、追求富貴的世風,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品格。
9.作者不願隐逸,也不貪圖富貴,他追求什麼?
在污濁的世間,堅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10.作者以蓮自況,表現了他潔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
11.文中的蓮花的象征意義是什麼?
不追求名利,在污濁的環境中,潔身自好、保持堅貞氣節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12.作者寫蓮表白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寫菊表白自己不願隐逸的生活态度,寫牡丹表白自己對追逐名利世風鄙棄的生活态度。
13.“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慨歎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趨炎附勢的人太多。
14.怎樣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歎?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5.用原文語句回答。
(1)蓮象征什麼?花之君子者也。(君子的美好品德。)
(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莊重、質樸,不孤高自許、嘩衆取寵(或表現蓮的高潔,概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高貴品德和堅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3)高度概括蓮高貴品質的句子(點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4)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或特立獨行,正直不苟,豁達大度)因而美名遠揚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5)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又有莊重的儀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的句子是: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亵玩焉。
(6)“世人甚愛牡丹”,這是因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貴者也;“予獨愛蓮”的根本原因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16.請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7.襯托分正襯和反襯兩種。本文用菊花和牡丹來襯托蓮,其中菊花屬于正襯,牡丹屬于反襯。
遷移拓展
1.細細考慮,“菊之愛”可以有兩重含義:①做一個避世的隐士;②像陶淵明那樣保持獨立的人格。你贊成哪一種說法?談談看法。(自圓其說既可。)
如:贊成兩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塵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魯迅有詩:“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好問濂溪稱淨植,英随殘葉墜寒塘。”這首詩稱頌的是哪一種花?
蓮花。
3.喜歡哪一種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現。你喜愛哪一種花?說明喜愛的原因(包含骈句)。
梅花。它頂風冒雪,“淩寒獨自開”。(傲雪盛開人皆頌,迎寒綻放世堪揚。)
蒲公英花。花朵雖小,卻遍布各地,有極強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葉瘦能醫疾。)
菊花。在萬花紛謝之時獨自開放,決不随波逐流,且不畏嚴寒,堅強不屈。(百花凋謝始露面,孑身盛開也吐香。)
4.孟子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與周敦頤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種觀點,談談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觀點。人的思想受環境的影響,“孟母擇鄰”說的即是這個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頤的觀點。隻要人保持堅貞的操守,潔身自好,即使處于污濁的環境中也能不受其影響。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
請描繪出來,并說明你喜歡的原因。(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