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次脫皮後的稚蟲爬出水面
它爬到高處後就一動不動的在等待外皮的幹燥,然後在背部裂天一條縫
背部的縫越開越大,其頭部率先擠出來
換一個角度看看
上半身都出來了
它繼續往後仰,用力的把身體伸展開來
然後一個仰卧起坐式的動作,将一半身向上擡
抓住枝條,然後将身體的後半部份拔出外殼
這是全身都爬出外殼的情景
稚蟲外殼和成蟲是完全不同的,大自然真的太神奇了
它爬到一邊,在給翅膀充血,将翅膀伸展開來
翅膀越開越大
繼續等待翅膀完全伸展開來
這是差不多完全伸展開來後的樣子
這是在一個荷塘看到的同類的蜻蜓
這是在家裡陽台上看到的蜻蜓,差不多是同一類的蜻蜓
有一個常見成語,叫:“蜻蜓點水”。指蜻蜓在水面飛行時用尾部輕觸水面的動作,比喻做事膚淺不深入。其實,蜻蜓點水隻是蜻蜓的一個産卵的過程和需要,所謂的做事膚淺不深入隻是人們的想象和比喻。
每年初夏的下雨前,在池塘、湖泊上空,會上演一出蜻蜓的舞蹈,許多蜻蜓在低空中追逐飛舞。其實,這是雌雄蜻蜓在空中求愛或交尾。之後,雌蜻蜓會将受精卵産在水中,多數雌性蜻蜓在水面飛行時,分多次将卵“點”在水中,也有一些雌性蜻蜓将腹部插入淺水中将卵産于水底。
蜻蜓稚蟲,在水中用直腸氣管鰓呼吸。一般要經多次蛻皮成長。蜻蜓的幼蟲時期依種類不同而有不同長短的時期,短的約2-3個月,普通種類約1-3年,最長的則要7-8年才能完全成熟,期間約需經過8-14次不等的脫皮,然後爬出水面,變成成蟲。稚蟲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動物,有時同類也相互殘食,相當兇殘。成蟲除能大量捕食蚊、蠅外,有的還能捕食蝶、蛾、蜂等昆蟲。
蜻蜓是無脊椎動物,昆蟲綱,蜻蜓目,差翅亞目昆蟲的通稱。蜻蜓還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蟲。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據着頭的絕大部分,且每隻眼睛又有數不清的“小眼”構成,這些“小眼”都與感光細胞和神經連着,可以辨别物體的形狀大小,它們的視力極好,而且還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後看而不必轉頭。此外,它們的複眼還能測速。當物體在複眼前移動時,每一個“小眼”依次産生出反應,馬上就能确定出目标物體的運動速度。加上它的翅膀特殊的結構,可以讓它懸停在空中,飛行時,速度又很快,轉彎、調頭也很迅速靈活,這些特點使得它們成為昆蟲界的捕蟲高手。
蜻蜓成蟲的生活分兩個階段︰一為生殖前期,約2天~2周,随種類和氣候而異;另一為生殖期,約1~6周。在第一階段時積極取食,遠離水域。第二階段開始于性成熟時期,此時蜻蜓飛到交配的場所(通常是可以産卵的池塘、河流)。雄體到達稍早,沿著河岸或水面占據一定位置,并如鳥類一樣保衛其領域,驅逐其他侵入的雄體。若有雌體飛近或飛入該領域,則雄體便試圖與之交配。少數種類在交配前先有求偶炫耀。
交配的姿勢獨特。雄體用腹部末端的抱握器握住雌體的頭或前胸,通過它的動作誘引雌體将其腹部前彎,接觸到雄體腹部基部的交尾器。交配時多降落地面,但亦可在空中進行。交配時間數秒至數小時。交配後雌體立即産卵,或經數小時、數天後産卵。産卵方式有兩種。産卵器發達的種類把卵産在水中或水上的植物組織内或其上,有的爬到水面下去産卵,可浸在水中達1小時以上。無産卵器的種類把卵從腹部末端洗落在水面上。有幾種産卵在流水中,但有黏附或纏結裝置,可防止被沖往下流。成蟲需有溫暖的氣候、食物和适于産卵的水體才能生殖。魚、鳥會捕食蜻蜓幼蟲,幼蟲間也互相殘食。羽化時可能被鳥和小型鳄類捕食。但成蟲在離開羽化場所後幾無敵害,飛行迅速靈活,差不多能避開所有天敵。
因為愛好攝影,有一段時間很喜歡拍微距,拍了幾次蜻蜓的蛻變過程。在我們這個地方,到每年的5月中下旬的晚上,在水邊就能看到,你仔細查看的話是能夠看到蜻蜓稚蟲蛻變成成蟲的過程的。當然,你首先得認得蜻蜓稚蟲。蜻蜓稚蟲爬到水邊後,會爬到一個相對的高處,然後就停在那裡,等待蛻變。
它首先是從背部有一對小翅膀的地方裂開一條縫隙,這條縫隙越開越大,一會兒其頭部就會擠出來。之後,其頭部會往後仰,使其身體盡可能多地從外殼中出來,等大部分身體出來後,就猛然一個仰卧起坐,用其六條腿抓住外殼或其它物體,然後,其身體後半部分從外殼中拔出來。然後,它就在那裡靜靜地等待翅膀的伸展開來,并幹燥。等這些完成後,它就開始了短暫的而精彩的人生輝煌時刻--交配繁衍下一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