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這是我30多年來最開心、最幸福的一天。沒有你和志願者的無私幫助,就沒有我們全家的團聚。衷心感謝你!
近日,在失散30多年後,福建尤溪人莊皓(化名)終于回到四川老家,與親人團聚。事後,他在微信裡向“風的旅人”表示感謝。
徐濱海(右二)
“風的旅人”是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永安車務段三元區站值班主任徐濱海。今年58歲的他,在工作之外還有一個身份:公益性尋人網站“寶貝回家”福建志願者負責人。
自2011年以來,徐濱海一直利用工餘時間,參與“寶貝回家”愛心志願服務活動,幫助50多個家庭骨肉團聚。
一次偶然的觸動
成為矢志不渝的行動
2011年1月4日清晨,一趟旅客列車緩緩出站後,徐濱海發現有個小朋友在站台上哭喊,他立即上前安撫。原來孩子趁媽媽睡着,下車玩耍,就這麼把自己“弄丢”了。
徐濱海立刻跟列車長取得聯系。心急火燎趕回來的媽媽緊緊抱住孩子,母子兩人相擁而泣的場面讓徐濱海也悄悄掉淚。他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到骨肉分離的痛苦。
不久後,徐濱海在電視裡看到“感動中國”人物、“寶貝回家”民間尋親網站創始人張寶豔的報道,深受觸動。他決定參與“寶貝回家”志願活動。2011年到2014年,利用工餘時間,徐濱海先後參與了20多起尋親活動。
徐濱海還招募了一些鐵路職工加入志願團隊,很多志願者知道徐濱海在鐵路工作,都喊他“鐵路大叔”。
十年辛苦不尋常
将尋親行動進行到底
2014年,27歲的莆田女子甯豔(化名)向“寶貝回家”求助。三歲時走失的她,隻模模糊糊記得,自己家在福建的一個小縣城裡,附近好像還有個農貿市場,爸爸在軸承廠工作,用廢棄的軸承給自己做過玩具車。
接到任務後,徐濱海迅速組織福建地區志願者在群裡讨論、排查。福建省内哪個小縣城的軸承廠是挨着農貿市場的?随着排查範圍逐漸縮小,他們終于在将樂縣找到了甯豔的母親,DNA比對結果證明了母女身份。
甯豔家的老人對徐濱海說:孩子走丢後,一家人心急如焚,找遍了全省和周邊省份。甯豔的爸爸承受不住煎熬和打擊,50來歲就撒手人寰。
母女重聚的那一刻,被撕裂20多年的親情紐帶重新連接上了,娘倆長時間抱頭痛哭。這時,徐濱海覺得所有的辛苦、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在尋親過程中,徐濱海和團隊成員挨過白眼、受過質疑,但他一直沒有放棄。“太累了,有時候真覺得撐不下去!”徐濱海也有過動搖。但受助人對骨肉團聚的渴望,成為他将志願服務進行到底的強大動力。
分離23載的團圓
他立下汗馬功勞
2020年10月9日,有個叫賴文的泉州人在網絡上留言,想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徐濱海第一時間聯系對方,但賴文提供的有效信息非常少。
徐濱海在“寶貝回家”論壇發帖,協調全國志願者搜集相關信息。經過比對全國報備丢失孩子的家庭信息,他們得知賴文大概在1994年出生,3歲左右走失。
随後,徐濱海帶領志願者來到賴文家中采集血樣,同時進一步了解他當年走失的細節。經過海量篩選,徐濱海發現,湖南省漣源市七星鎮的一個家庭報備的丢失孩子的信息和賴文非常類似。DNA比對結果也初步證明,賴文就是這個家庭丢失的孩子。
2021年5月10日,徐濱海和湖南當地志願者帶着賴文來到七星鎮。經過詢問鎮上的民政局、公安局,找到了賴文曾經的“家”伏栗村後,徐濱海又和志願者們挨家挨戶地詢問、尋找。
“就是那座橋!”賴文突然大喊一聲。此時,賴文的親生父母已在橋頭等候,長久分離的痛苦和骨肉團聚的巨大喜悅,讓一家三口癱坐在地,相擁而泣。
10年來,徐濱海在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犧牲休息時間,助力50多個家庭骨肉團聚。再有2年,他就60歲了。“隻要還跑得動,我會一直做下去,助力更多的‘寶貝回家’!”徐濱海說。
徐濱海的付出得到了單位和社會的認可。工作上,他多次獲得段先進工作者稱号,并于2017年榮獲南昌局集團公司“平凡之星”稱号。2019年,他被評為“福建好人”。
素材:《人民鐵道》報業有限公司江西記者站(南昌局集團公司融媒體中心)
文圖:張貴鋒 陳順
來源: 人民鐵道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